乘势而上 奋力开创登封改革发展新局面
    2009-03-11    □中共登封市委书记 王福松 登封市人民政府市长 郑福林    来源:经济参考报
登封市委书记王福松(前中)在同农民交谈。
登封市人民政府市长郑福林(左二)在了解企业发展情况。
位于登封境内的少林寺。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中岳嵩山南麓,是一座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上溯远古,夏启曾在此建都阳城。公元699年,唐代女皇武则天嵩山封禅,遂定名登封。登封辖内文物众多,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等更是闻名海内外。 

    近年来,登封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紧抓发展第一要务,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喜成就,逐渐从贫穷落后、保守封闭的“登封小县”发展成为实力大增、活力迸发、魅力凸显的新兴城市。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伟大实践,为登封今后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河南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的登封市,必将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继续坚持改革创新,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乘势而上、积极作为,谋求经济社会更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奋力开创登封改革发展新局面。 

    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工业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根本。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不仅是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克服资源要素制约、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 

    由于对矿产资源强力开发,登封市近年来综合实力突飞猛进,但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今后必须坚决摒弃“吃着祖宗饭、断着子孙路”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具体来讲,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挖掘、放大登封的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强力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和深度利用,不断拉长煤-电-铝、煤-电-建材、煤-电-磨料磨具等产业链条,改造提升煤炭、电力、铝加工等传统产业。着力扶优扶强大企业集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导企业采取联合、兼并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成立投资控股公司,搭建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成立投资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和全民创业投融资瓶颈;努力寻求与国际战略投资者建立新的合作路径,促进市内重点骨干企业与战略投资者的战略重组和嫁接改造。坚持以项目支撑产业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使登封的项目建设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坚持以集群承载产业升级,形成具有登封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登封农业基础薄弱,仍没有摆脱土里求财、土里求食的状态。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依靠龙头企业、市场体系和科技推广,带动登封农业实现产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登封还将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依据农业资源条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用工业理念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包装,逐步形成具有登封突出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农业产业带;重点扶持规模养殖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引导加工、流通业向优势产业区聚集。 

    严格落实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经营权向农业经营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集中,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努力推进与泰国正大集团、山东六合集团等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联动发展机制,提高登封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扶持发展服务型农业。按照“规划在先、有序发展、注重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大力发展休闲农庄、观光果园、垂钓渔村、农家乐、农业科普园等农业休闲观光项目,全力打造集观光赏景、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登封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精心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对于促进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登封文化旅游产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在河南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仍处于景区旅游的水平,还没有成为登封的支柱产业,形不成旅游目的地城市。登封要促进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必须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全面繁荣,精心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具体来讲,必须抓住创建“郑州登封嵩山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重大机遇,全面整合、挖掘和开发嵩山地域核心文化价值,张扬天心地胆、三教荟萃、少林功夫等文化个性,加快形成文化旅游、演艺、武术、旅游产品开发、影视、动漫、出版等七大产业集群,把登封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最有特色、最具影响力、最具示范性的“文化旅游产业高地”。 

    健全城市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安”旅游七大要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突出习武修禅等地域特色,规划建设一批体验式酒店、快捷酒店及城市家庭酒店,精心打造1至2个国际性大型酒店,构建几条专业旅游产品购物街和茶社、咖啡屋、酒吧等娱乐街,大力改善登封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 

    充分彰显城市文化底蕴。结合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起步发展,在城市建设中有机融入体现登封文化特色的元素符号,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重点恢复重建嵩阳楼、慧心楼、览祠等具有登封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街区,在城区适当位置规划建设富含登封文化韵味的小品雕塑,充分展示登封文化内涵、彰显城市文化底蕴。 

    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普惠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登封必须继续扩大公共服务、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不断提高城镇承载力;逐步构建制度科学、统筹协调、权利平等、机会公平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医疗服务设施投入力度,优化城乡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的大繁荣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跨越;依托城乡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抓好规范服务,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就业深入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建立完善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完善社会稳定防控体系。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领导双下访,深入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和单位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加大信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规范信访秩序,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震慑犯罪,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提高安全保护能力;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落实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从根本上减少各类事故尤其是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