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力拓集团发布正式公告,宣布其董事会撤销对与中铝达成的战略合作交易的推荐,与中铝的交易将不再继续进行,并将通过全权承销的配股方式筹集总额约152亿美元资金。同日中铝公司发布的公告中,对上述情况予以确认。至此,中国迄今为止单一最大项目的海外投资宣告破产。
注资计划拉升力拓股价反促中铝出局
□本报记者杨烨
无奈中被一拖再拖。二月初公布的“中铝195亿美元投资力拓计划”在澳大利亚政府审批过程中被宣告结束。但是,长达四个月的等待并未影响其对“负债累累”的力拓公司产生的利好效应,力拓公司股价在数月里得到大幅回涨,并于5月5日超过中铝购买可转换债券的首批行权价(每股45美元)。
“中铝已经失去了最有利的时间,”业内专家指出,力拓股价波动是导致中铝与力拓交易破产的主要原因,同时受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影响,大宗商品回暖,以及对中国国有企业固有的警惕和质疑都加速了计划破产。
195亿美元计划仅成力拓股价上涨利好
对于全球资源性垄断巨头力拓来说,背负着390亿美元债务和将于10月到期的90亿美元待偿债务使力拓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重新寻找化解危机的途径。早在今年年初,力拓高层就开始与中铝高层频频会面,谈论的重点就是“注资”这个话题。
中国铝业公司与力拓集团于2009年2月12日发布联合公告,称双方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公司将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和认购可转换债券,向力拓集团投资195亿美元,以获得力拓不超过18%的股权,并将协议提交澳大利亚政府审批。消息一出,力拓原本低迷的股价被此强劲利好不断向上拉升。
倒因为果,股价上涨也成为中铝和力拓交易失败的主因。董事会主席杜立石在致股东的公开信中表示:“自今年2月初我们公布与中铝的交易以来,金融市场已显著改善。由此产生了以下两点影响:第一,使得与中铝交易条款的价值显著下降;第二,使得我们有资格提出更符合我们利益、更具吸引力的交易条款。”
中铝集团一内部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中铝方案中包括的可转债券的首批行权价,是对力拓公司未来五年的股票价格预测,随着力拓股价的上扬,该溢价优势已经被不断稀释,方案自然会遭到力拓股东强烈否决。
据介绍,在中铝此前宣布的注资方案中,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发行的A、B两部分可转换债券,分别以每股45美元和每股60美元的价格,转换为力拓的普通股。同时还可以享受9%的年息。从力拓股价走势看,5月5日上述价格被首度超过,当日力拓澳大利亚公司的股价突破70澳元(约合52.24美元),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价也升至30英镑(约合45.41美元)。
上述内部人士称,在与力拓的接触中,尽管中铝非常希望促成方案,但是并不意味着中铝会轻易让步。“股价的短暂拉升并不代表整个市场长期的走势,作为一个公司,面对这么大的投资计划,我们也不能去承担过多的风险。”上述人士称。
此外,中国经济企稳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反弹,也给了力拓拒绝中铝的底气。目前,世界主要金属产品的价格均有所反弹。与去年底的低谷时期相比,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和期铝价格已分别上涨逾73%、25%。
“中国威胁”被不断强化
“外方对中国企业的一贯谨慎态度也是交易失败的重要原因。”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分析指出,铁矿石产业是澳大利亚核心产业,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因为中铝是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面对195亿美元的巨额投资,一些保守阶层和议员将会从国家安全角度等进行反对。其次,中国又是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与中铝的合作也必然遭到其内部股东的反对。因为中国企业在力拓的持股增加将会影响其日后在铁矿石市场上的垄断性,特别是同为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必和必拓的利益。
实际上,中铝和力拓的交易一经披露,马上遭到澳洲媒体和公众谴责。而澳大利亚政府方面对于交易审批非常苛刻,时间一再拖后。据澳大利亚新闻民意调查公司4月初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中反对准许中铝增持力拓股份至18%的高达59%。
“必和必拓的很多大股东也是力拓股东,他们必然会极力反对此计划。”李稻葵表示,“力拓主要问题是要解决债务,目前多数股东表示将认购力拓配股,加上目前金融市场的良好表现,力拓更愿意和同为铁矿石上游企业的必和必拓合作。”李稻葵表示,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公司的垄断性。
力拓能否“转危为安”仍待观察
据业内人士称,力拓与必和必拓早在暗中接触,力拓一边与中铝协商修改方案,一边为毁约铺好后路,与必和必拓谈妥合资的细节。
力拓集团公告称,力拓集团将通过配股筹集约152亿美元资金———按每40股配发21股的比例配售,力拓股份公司的配股价为每股14英镑,筹集资金约合118亿美元;力拓有限公司的配股价为每股28.29澳元,筹集资金约合34亿美元。此外,力拓和必和必拓还将在组建合资公司,共同经营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业务,其中必和必拓与力拓将在合资企业中各持有50%的股权,必和必拓将向力拓支付58亿美元以获取上述股权。
然而,放弃与中铝的合作,能否真正为力拓解决债务危机?
“总体来说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李稻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目前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经济已逐步好转,大宗商品价格和股市都在上行。”他同时指出,但是不排除后期波动的可能,上述计划的实施效果也许会比力拓预期的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在中铝注资等利好因素的影响消失后,单靠市场影响,力拓股价能否保持高点还是未知数。“目前铁矿石市场好转是因为中国进口量增加拉动,但并不意味着后期中国的需求仍然会持续强劲,随着库存增加,中国钢材和铁矿石市场后期风险很大。”上述人士表示。据了解,6月4日消息公布后,由于力拓配股的预期进一步升温,力拓英国开盘后股价即告下跌,其股价一度下探至26.28英镑,较上一交易日下降9.7%。
中铝失利警示国企海外并购
专家认为应从多方面提高企业“走出去”能力
本报讯(记者杨烨)“国企主导的投资总是不太顺利。”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道,“尽管目前是走出去的好时机,但欧美国家对中国收购的警惕也在不断加深。”
面对中铝海外并购失利,业内专家认为,中铝的失败已经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敲响警钟。面对其他国家对中国、特别是国企投资苛刻限制这一“潜规则”,国企亟待在战略和战术等方面进行提高。
“中国在海外并购方面明显缺乏经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认为,包括联想、TCL、海尔、中海油等在内的中国企业巨头都没有特别好的成功案例。联想收购IMB一直被国人看好,但实际情况很糟糕,目前已经亏损了几亿美元。
周春生称,目前企业面临国际经验不足、风险评估不足等诸多问题,政府总体规划、指导企业控制风险、跨国并购人才等多方面都远远不够。
“因为国企的特殊性,一个投资往往被其他国家当作是政府行为。”李稻葵告诉记者,“这也是国企海外投资困难加剧的重要原因。”他告诉记者,这也表明我们企业在进行海外项目时,应该更加强调其商业性而非战略意义。
从现阶段看,李稻葵表示,可以通过与一些投资银行、民营企业等合作,形成投资基金或新的企业来进行海外投资,避免单一企业进行大宗并购活动。此外,中国企业在并购中还要增强全方位的运作,除了交易过程本身,还要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交易关联方股东的游说,此外,还要加强当地舆论方面的引导。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中国企业在短期内扎堆涌向澳大利亚,过分引人注目,加大了我方的政治性风险,必须以此为戒,加强协调。“特别是某些企业的海外投资真实动机可能并不是旨在提高效率的协同效应,而是在股市上制造题材,对此我们尤须关注。”梅新育告诉记者。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崇大海则认为,中国企业在进行并购中还要注重时间效率。因为多数情况下,与中国企业“合作”这一消息都会对相应外方公司产生利好,当其公司股价回升、投资者信心恢复后,中国企业将丧失原有的优势,失败可能性也更大。“中铝在交易中错失了最佳时机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一旦有机会就应该迅速出击,不要因为等待错失良机。”崇大海表示。
链接
事件进展大事记
2月12日
中铝和力拓发布联合公告称,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已于2月12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力拓集团将接受中国铝业195亿美元现金注资。转股后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同时中铝公司将提名2位非执行董事进入力拓集团董事会。
3月17日
中铝并购力拓被澳大利亚相关政府审查延长90天。
3月26日
澳反垄断机构批准中铝与力拓的交易。
3月27日
国内4家银行210亿美元贷款支持中铝入股力拓。
5月16日
中铝与力拓交易获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
6月05日
力拓发布声明,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双方战略合作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
6月05日
必和必拓与力拓就合资铁矿石业务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