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装备产业是强国大业。我国不能再错失良机,专家呼吁———
尽快从“黄土文明”向“海洋文明”拓展
2010-03-09      □记者 丛亚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资料照片

  探索海洋、开发海洋是人类工业化、全球化的标志之一。而海洋装备是同时集聚资金、技术、劳动三要素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又是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提供者,体现出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综合实力。

  在中国海洋油气装备发展战略论坛上多位专业人士表示,重视海洋工业的重要价值,赋予海洋油气装备建造业以战略地位,对于中国来说,时不我待!

  战略意义一有助于打破遏制我国的能源瓶颈

  我国正处于工业、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能源消费大国,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国内优质资源少,石油等能源供应及安全已成为遏制我国发展的瓶颈。解决资源约束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走向海洋,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有关资料表明:全球深海石油储量将超过100亿桶,目前海洋石油产量已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预计到2015年将提高到39%。目前海洋油气开发(特别是深水和超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开采的重点领域。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对于我国打造可持续能源和资源面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意义二带动其他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发展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对于当前许多东部地区来说,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形成新的增长点,将带动我国钢铁、机械、有色、造船、石化、轻纺等多个工业体系部门的发展。因此,把海洋油气事业发展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分析,目前我国不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正处于关键的战略储备期,这些企业在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海洋油气装备建造业是上佳的战略选择之一。因为海洋工程产业是一个既符合中国企业当前比较优势,又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与企业有着很强的匹配度。如果再进一步的拓展军用与民用的结合,产业扩张的能力和联合效应会更好。

  战略意义三是实现技术突破的有力平台

  一个国家,尤其是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没有强大的海洋事业,绝对不可能!而中国海洋事业的建设发展,油气装备业是基础,从技术提升到基础材料,从设备制造到调试安装,全都是实力的展现,所以我国必须向这方面倾斜和努力。目前我国在海洋油气装备研发设计、关键工艺、核心设备国产化、系统调试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急需补上。

  据测算,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目前年需求量约400亿到500亿美元,市场容量很大。根据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三大石油公司海上油气资源开发规划,我国“十一五”期间用于海上开发的投入就达1200亿元。因此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不仅是船舶工业应对当前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是我国船舶发展的重要领域,是我们发展的战略重点。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锡肇认为,海洋工程是强国大业!中国有5000年的陆地文化,但对海洋文明重视不够,近千年来吃亏很大!国家应该把海洋开发放到和太空开发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比起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抓鳖”对我国人民和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

  战略意义四关系到未来海洋空间和海底资源的争夺

  海洋油气装备不仅涉及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更关系到地缘政治、未来海洋空间和海底资源的争夺,这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之间战略竞争的重点。

  例如,我国南海的海洋油气是世界十大海洋油气积聚地之一,约占我国石油总储量的1/3。据统计,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南海油源不仅丰富,而且就在家门口,可免长途运输的成本和风险。但目前在南海,大量资源正在被他国抢占,多个周边国家已在南海架设钻机1000多架,大量原油被外国抽走,领土归属也被拉入争端。我国亟待在外交方略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上有所突破,以改变目前的困局。

  在这种背景下,海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某种国家的战略意志。因此迫切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除了在国内创造宽松的土地、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外,更要关注在国际市场上打组合拳。在国际市场重要区域、重要客户的拓展上,需要国家在更高层面上协调外交政策、融资政策和其他商业交易,调动起有志于此的企业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国家的重大战略利益。

  目前韩国与俄罗斯的几个能源开发项目都是集国家之力,实施国家之间的能源开发合作项目,旨在加强资源开发合作。如韩国既创造资源开发收益,又带来大量的装备订单;巴西近期依托本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储量,要求参与开发者带动本国油气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例证。因此,集企业与国家之力,在海洋油气装备及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上联合行动,会为我国带来多方面的利益。没有国家的支持,海洋油气装备不可能大发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