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气东送工程投入商业运营
天然气市场步入“多头竞争”时代
2010-09-01      □记者 李新民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8月31日,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树林在京宣布,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川气东送工程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

  业内人士认为,这条能源大动脉的建成投产,不仅使得中石化在国内天然气市场份额大大提升,而且还将在管道沿线省市形成中石油和中石化“双气源”的竞争格局。长期以来由中石油占据垄断地位的中国天然气市场将由此生变。

  总投资626.76亿元的川气东送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经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8省市,管道总长2170公里,其中干线全长1635公里,设计年输净化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这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工程达产后,预计为中国石化增加销售收入200亿元。”中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川气东送工程总指挥曹耀峰说:“川气东送堪称中石化天然气业务发展的里程碑”。

  中石化虽为中国石油炼化行业的龙头老大,天然气业务却长期以来是其事业发展的“短板”。产业规模不仅仅远远小于中石油,甚至也小于中海油。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天然气产量总计为854.2亿立方米。其中,中石油以680.97亿立方米独占鳌头,中海油产量也达107亿立方米。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这一市场格局发生了改变,中石化的天然气份额将突破200亿立方米,并初步形成了四川、鄂尔多斯、松辽南、塔里木、渤海湾等五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以及川气东送沿线、榆济管道沿线、西北、东北、川西等“两线三区”市场,供气范围覆盖全国17个省市区。

  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巨头在天然气领域激战正酣之时,今年5月,国务院“新36条”出台,为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建设开放绿灯。分析人士认为,这将使得中国天然气市场竞争的硝烟更加浓烈。

  不过有专家称,由于中石油目前在天然气市场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随着今年底西气东输二线和陕京三线等输气管道的建成投产,其天然气“老大”地位短时间难以动摇。

  “不管怎样,天然气市场的多头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特别是中石化川气东送工程的投运,将标志着天然气市场竞争时代的来临,这无疑将给市场带来诸多利好。”上述专家指出。

  中石化董秘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黄文生以川气东送为例对天然气市场进行了分析。他说,一头是地处巴山蜀水间的深山小镇,一头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川气东送管道途经8个省市,干支线辐射70多个城市、数千家企业、近2亿人口。年输120亿立方米净化气达产后,可使沿线天然气供应量年增29.1%,管道沿线城市清洁能源一次消费结构由3.72%提高到4.23%。这相当于每年提供1457万吨标准煤的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9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80万吨,必将大大促进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川气东送工程还可拉动沿线城市管网和天然气利用项目投资约460亿元。”黄文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特别是一些终端城镇管网建设项目,还吸引了众多民营企业的目光,为民营资本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平台。

  此外,川气东送工程不仅大大缓解下游天然气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改善沿线地区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还将为沿线消费者提供“双气源”、“多气源”的选择。在面对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产品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质量和价格做出自己的选择。未来随着“多头竞争”形势的加剧,或将倒逼国家天然气定价机制做出改革。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