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12-01-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制造业转型须两条腿走路

  □赖伟民

  走进2012年看未来十年,中国制造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的通过,绝不是美国立法界与政界的主观意愿,据对美国民众的调查,94%的受调查者希望美国政府更加关注就业问题而非财政赤字,88%的人希望能够加强美国的制造业,77%的人对工作机会流向国外而深感忧虑。再看美国群众的两股浪潮,一股是“不要华尔街”,一股是“要乔布斯/Jobs”。乔布斯不仅是创新领袖的代表,也是Jobs/工作机会的代表,不敢想象没有苹果的富士康会怎样,这一切都反映了中美的真正较量还根本没有开始。美国提前在“中国威胁论”实践之前抢先展开了来势汹汹的美国威胁,同时别忘了美国背后的那些我们并不陌生的西方列强。中国经济的高红利时代已经开始远去,2012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制造业的转型。

  中国制造业有着复杂的外部生态环境:1.竞争白热化的一线市场;2.庞大的二、三线市场;3.日益上涨的人力成本;4.缺乏融资渠道;5.精英人才流向行政机关、外资跨国集团、垄断行业国企;6.知识产权保障不足,法律诉讼成本高;7.市场信用度低,交易成本高;8.权力寻租成本与法律风险。

  这样的外部生态,企业求生不易,能不浮躁吗?我们期待这样的环境会越来越好,然而当一切都变好,企业或许早已成为追随者。只有站在未来来看现在,企业才能找准方向。那么,2012年的中国制造业,该如何转型呢?

  谈到中国经济转型,我们一直谈论如何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消费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闭门造车、完全自给自足。简言之,我们得国际化与本土化两条腿走路。我们拥有庞大的二、三线市场,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论质量、创新能力、品牌竞争力,只需低价冲击市场,不考虑品牌战略、发展战略!浮躁的一味求快的心理不该属于那些具有抱负和理想的企业家,没有稳健与持久的发展战略,成就不了“中国创造”。在这个山寨精神泛滥的年代,激流中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做好两条腿走路的准备。

  所谓两条腿走路,我赞同中国企业先走出去(国际化),后走回来(本地化)。为什么日本、韩国、台湾的制造业国际知名品牌很多,其原因是他们没有如此庞大的国内市场消化其产品,必须先走出去,从一出生就注定要与国际一线品牌共舞。中国企业没有这样的倒逼环境,我们凭借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代工出口了大量的优质产品,同时,凭借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倾销大量山寨产品,长此以往,制造业无疑是在自杀。先走出去,后走回来,中国制造业升级中国创造,建立国际化品牌,具有国际认同的一流品牌,再获得国内市场认可是轻而易举的。而中国企业倘若总是留恋低端市场,举步不前,最后只有屈就食物链的最下端。只有让中国品牌先走出去与狼共舞,才能真正练就中国制造业的强大竞争力。

  2012年是中国制造业的关键一年,制造业的转型必须两条腿走路。现在看来,最佳模式是“先走出去,再走回来”。

  养老基金要当好“蓄水池”

  □刘植荣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养老保险一般采用“现收现付”制度,有的辅以个人养老账户。“现收现付”是指工作的一代人交的养老保险金并不是为自己今后养老储存,而是马上转给现在退休的一代人。退休的父母名义上是到社保机构领取养老金,实际上相当于由自己的儿女赡养,只是儿女把钱交给社保机构,然后社保机构再把钱转给父母。

  中国养老保险设有两个账户,即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以北京为例,个人交的养老保险金是工资总额的8%,这部分钱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企业为职工交的养老保险金为工资总额的20%,这笔钱要进入统筹账户。按目前的规定,个人账户要到达工资总额的11%,3%的缺口就由企业来补足,这样,统筹账户还剩工资总额的17%。

  个人退休后所领到的养老金总额不一定是工作期间交的养老保险金的积累,因为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大家把养老保险金放进一个盘子里进行分配,你的钱可以用于别人,别人的钱也可以用于你,具有社会共济性,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渠道。但个人账户的钱属于职工个人,如符合一定条件,可以一次性支取或继承。

  “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要想做到收支平衡,必须首先知道全社会每个月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总额是多少,这样,再确定应该收取多少养老保险金。但在实践中,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每天都有退休人员,也有新失业人员,很难精确计算收支数额,达到收支平衡。所以,必须存有一部分机动资金,也就是养老保险基金,用于弥补收不抵支时的养老金的支付。

  另外,有的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就需要未雨绸缪,现在开始就让收大于支,让养老保险金产生盈余,把每月的盈余打入养老保险基金积累起来,以备将来之需。这样,将来劳动力人口减少、老年人增多时,就可以动用基金发放养老金,而不必增加在职职工的负担。可见,养老保险基金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在用水量小的时段把多余的水储存起来,在用水量大的时段,就用储存的水弥补供水的不足。数据显示,全国虽然养老保险基金有555亿元的盈余(剔除财政补贴),但随着老龄化加剧,很快就会入不敷出。

  还有,政府财政每年拿出钱补贴养老保险基金。中国很多人并未享受养老保险,政府的钱是全民的,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就是用养老保险体制外的人的钱补贴体制内的人。中国不享受养老保险的几乎都是私营企业职工和农民,他们本来收入就低,反而要掏钱给收入较高的人去养老,显然不公平。

  可见,养老保险基金关系到百姓未来生命的延存。我们要站在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养老保险基金,看管好这笔钱,确保它的安全,绝不能把它投入风险大的股市。同时,要根据老龄化这一趋势,及时进行养老金的收支比例结构调整,避免基金出现亏空。

  (本栏目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