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供求格局两极分化
求职者“比价心态”扩大用工荒
2012-01-18     □记者 刘巍巍 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受全球经济走势唱衰、欧洲债务危机、国内产业转移进入深度调整期等因素综合影响,《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用工困难和裁员增多现象并存,人力资源供求格局两极分化。一方面,房地产、外贸等行业出现了“困境式裁员”预期,为减本增效,裁员“瘦身”以求自保;另一方面,则是在服务业和制造业等行业,求职者对待遇的比较心态突出,往往反复权衡不同企业间提供岗位性价比的高低,这种“比价心态”导致了“用工荒”。华东最大的劳动力市场南京安德门市场一位中介人员说,这真是“从业20载有余,一朝睹遍怪现状”……

  “比价心态”绷紧用工“弹簧”

  不断增多的企业裁员原本应该缓解紧张的用工局面,但事实却不乐观。《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随着二三线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和新生代农民工诉求的提高,近期求职者对待遇的比较心态突出,他们往往反复权衡不同企业间提供岗位性价比的高低,甚至长时间观望,不做最终选择,这增加了不少企业的用工压力,使用工难现象愈演愈烈。

  春节前后,用工荒再度席卷江苏的服务和制造等行业,一些单位为“抢人”,竟将招工广告张贴在大街小巷。城管部门表示,由“用工荒”催生的非法张贴各类招工广告已经取代了办假证广告。

  记者一路沿着南京栖霞区马群新街前行,发现临街不少店铺都在招聘服务员。“现在很缺人,尤其是缺服务员,年底了,很多外地员工都回家过年,到人才市场发布招聘信息基本没什么效果,真是急死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用工短缺的不仅是餐饮服务员,电子、制造、家政保姆等行业都存在严重的用工难现象。苏州市沧浪区人力资源市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份中旬开始,来劳务市场求职的人明显减少,很多用人单位来了多次都没有任何收获,1月份索性就不来了,估计这样的冷清可能会持续到元宵节过后。

  虽然今年的造船订单并不让人满意,但倪永华却已在为招工发愁。“船厂约有一线工人4000名,虽然平均工资在4000元上下,但用工缺口还是高达1000多人。”他说,原以为经济不景气,很多小型船厂倒闭会缓和用工矛盾,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苏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信息电子屏前,25岁的贵州青年李希山详细记录着一家家企业的用工待遇。这个市场每周二、四、六举行大型招聘,李希山已经连续三个星期场场不落。他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己手握好几家企业的入职通知,但还想再看一看,多观望一阵“当然是薪水越高、工作越轻松越好”。

  在镇江市近日举行的江苏省首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人才交流会上,200多家软件企业提供了6000多个岗位。虽然起薪普遍在4000元以上,但招聘企业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有工作经验的人频繁跳槽,没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又不愿来。”江苏锐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芊说。盐城工学院2012届毕业生陈曦的面前摆着5份程序员“聘书”,但她却一份也不想签,“程序员工作辛苦、单调,最好能进国企或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维护、网站设计”。

  接受采访的企业和劳动部门人士一致认为,这轮用工难将在年后进一步蔓延。江苏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国家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预计年后需要工人近4000名,用工缺口达2000多人。而南通市劳动力资源服务中心调查显示,春节后半个月,该市有用工需求的企业高达80%以上。

  南通市劳动力资源服务中心职业介绍部部长吴兴分析,比价式用工难的产生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总体仍处中低端,以及效率低下的规模化投资依然存在;二是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加快,使劳动者在求职中有了更大的“议价”空间;三是掌握了一定文化的新生代农民工诉求提高,不再满足于“为苦钱三点一线”的生活,转而寻求劳动强度适中、业余生活丰富且不受歧视的工作岗位。

  部分行业出现了“困境式裁员”

  《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为减本增效,裁员“瘦身”当前是一些企业最直接的自保手段。由此,房地产业“裁”声四起、外贸企业集体萎缩,光伏产业江河日下……一系列不利消息冲击着雇员们的神经。企业“困境式裁员”预期增强。

  房企裁员“欲遮还羞”

  “2012年春节前,南京市民最怕的事件之一就是询问售楼小姐年终奖”,这是最近网络上流传的一则冷笑话。意思是:由于房地产紧缩政策,2011年楼市成交大幅下降,售楼小姐的年终奖大大缩水,若偏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很可能自讨没趣。

  “虽然是个笑话,但从侧面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冷淡和房产企业的日子难捱。”365地产研究中心的尹霄飞说,对一些房企员工来说,年终奖缩水并不是最可怕的,可能来临的裁员才是他们最揪心的。而近期,有关房地产企业大举裁员的消息频繁见诸媒体。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江苏了解到,一些房地产企业确有裁员倾向,只是目前仍处于“欲遮还羞期”。

  南京一家知名房企员工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的公司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在“变相裁员”,过去年底人员流动是正常的,出出进进,但近期是只出不进,各部门员工都在缩减。“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房子卖得不好,销售任务没有完成,公司利润大打折扣。”该员工说。

  “虽然部分房企对裁员有所避讳,一时之间真假难辨,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发力,相信裁员会是不少房企的生存之选。”南京网博机构总经理孙海分析认为,在从紧的楼市大背景下,开发商减少开工面积、降低人员成本是适应市场形势的紧缩策略,可以相对缓解长时间调控带来的资金压力,同时也有部分开发商确实存在盲目扩张的“后遗症”,须通过裁员缓解问题。

  外企裁员风波愈演愈烈

  除房地产领域外,受制于全球经济低迷和外部市场的萎缩,不少与外贸相关的制造业同样难逃裁员厄运。“受外部经济大环境影响,外贸领域裁员风波已经愈演愈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在造船业大省江苏,不少依赖外部市场的小型船企已经停工或倒闭。而在广东东莞,专门做代工的家具厂商,外单大幅下滑,且多为短单,企业可谓命悬一线。

  “船舶工业首当其冲。”中国长航江苏金陵船舶有限公司位于仪征市,副总经理倪永华说,正常年份企业造船接单量以35艘为宜,2012年的订单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过去企业只做国外订单,现在则以国内为主,附加值呈下降趋势。“订单减少加之附加值降低,企业可能减产,随之而来的就是减员增效。”事实上,在江苏省船舶修造企业密集的沿江地区,订单不足已导致大量中小型企业倒闭停工。

  据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市外贸出口加工企业接受2012年生产任务订单明显不如前两年,有的企业甚至至今尚未接到今年的外贸订单。“这批企业春节后存在大批裁员的潜在风险。”

  记者采访获悉,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小微企业处于半停产的“胶着”状态,如今快过年了,很多企业索性提前放假。东莞市法蒂轩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建成表示,面对恶劣的国内外环境,他的很多同行选择了缩小规模,以求降低成本来维持企业运转。一些工程因为缺乏订单,把规模缩小了三分之一,还有一家原来员工达到1万人的企业,通过裁员如今只剩下500人。

  新兴产业裁员“瘦身”

  在传统制造业遭遇寒冬的同时,以光伏为代表的部分“两头在外”的新兴产业也因国际市场疲软而面临困境,走上了裁员“瘦身”之路。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表示,据2011年11月22日尚德发布的Q 3季报显示,该公司净亏损为1.164亿美元。尚德的日子不怎么好过,“裁员”政策将是企业“过冬”的准备之一。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企业,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疲软及国外“反倾销”的施压,同样面临减产、停产的风险。去年11月,一位自称是尚德电力员工的网民在微博上公布了一份会议纪要,内容涉及该员工与尚德解除劳动合同问题,由此将光伏企业的裁员问题推至风口浪尖。《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尚德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裁员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据一位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透露,从他们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尚德裁员可能性较大。“尚德承诺春节前不裁员,但年后究竟如何只能依市场而定。”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国内的光伏企业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停产、减产已成定局,不少企业虽然还没裁员,但已通过给员工提前放假、轮班工作等方式减产,一旦经营情况恶化便会转为裁员。

  事实上,在此艰难局势下可能裁员的不仅仅是尚德。2011年11月12日,新光硅业以技改之名停产半年,随后的14日,大全新能源则公告称12月份将多晶硅生产设施关闭两周时间。在此之前,在美国上市的8家中概股光伏组件企业中,韩华新能源第二季度产品出货量环比下降17.1%,并已给部分工人放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