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这一次被证实的离职消息,已经没有人能记得清王亚伟到底被传了多少次要离职了。说起来,公募基金的不景气,却让王亚伟成了基金业塑造出来的神话。
真金白银的东西,光靠神话是作不得数的。从账面上看,王亚伟确有其过人之处,在他执掌期间,以华夏大盘为例,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实现了1120 .07%的总回报,超越业绩比较基准1029.55%,年化收益率达49%。华夏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也达到了25.85%。
有网站在王亚伟离职消息传出后进行调查:“如果你投资了华夏基金旗下产品,你会怎么做?”在“王亚伟一走,华夏基金无人撑场,赎回落袋”这一选项中,得票数占到了六成,而选择“相信华夏基金整体投研能力,维持购买”的投资者比例只有16%。
但王亚伟离职了,投资者就不买基金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说到底王亚伟就是华夏基金打造出来的“一哥”,其投资业绩与华夏基金的整体投资决策密不可分,并非他一人之功。
“一哥”离职本非大事,由此带来的基金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却令投资者不安。在王亚伟之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经理在募资结束后就离职。数据显示,仅2011年以来,就有近331只基金出现基金经理变动,其中有239位基金经理任职还不到两年。王亚伟离职后,坚守公募基金行业超过10年的国内基金经理现在仅剩华安副总尚志民和汇丰晋信副总林彤彤两位,全行业基金经理平均任职缩短至1.63年。也就是说,大部分基金经理甚至都没有经历过最凄惨的熊市,也没有经历过最辉煌的牛市。
基金经理的不稳定,使得公募基金成了中小投资者中的鸡肋:手续费降不下来,收益涨不上去,但却好歹不必自己亲自操心,如果选好了基金也会稍有收益。
这不由得让人感慨一句老话:“靠人不如靠己”。在市场不太稳定的情况下,与其将投资收益寄托在并未完整经历过牛市和熊市的基金经理人身上,倒不如自己亲自下场一试,好歹今年以来出台的不少利好消息,市场许会有缓儿。
一旦自己亲自投资,便不要去跟风所谓“王亚伟概念股”这种投资方法。即便都是华夏基金的重仓股,买入和卖出的时间稍有差池就会不同。
更何况,个人投资与基金投资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基金出入货的时间可平均到某一个时间段,持续买入或者卖出某只股票,从而使得成本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收益也会相对平稳。个人却鲜有人有此实力,基金可以不计较几毛钱的差异,个人却不得不计较。
说到底,选择基金和选择股票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选基金不仅是选基金经理,更得关注在较长时间内该基金公司的整体投资决策,正如买股票不仅要看当下股价更得看历年业绩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