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五版)
2012-06-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展蓝色产业条件之优越,全国难觅

  去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继而青岛市委、市政府把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建设纳入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核心内容。今年1月31日,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成立,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3月,青岛市发布《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规划显示,新区范围为青岛开发区、胶南市全域,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9万,规划期限2011年至2020年。

  无论是开放格局或是产业基础,无论是区域条件或是自然资源,放眼全国,恐怕很难找出像青岛西海岸这样具有如此发展蓝色产业优势的区域。

  这里是中国沿海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和政策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规划范围内同时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等经济园区,区内还有中德两国政府共同推动的中德生态园项目。

  这里区位条件优越,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之间核心地带,与日韩隔海相望,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战略优势。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的建成通车,使新区与母城青岛实现了同城发展。区内的前湾新港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是世界十大外贸集装箱港口之一。建设中的董家口港区规划总面积70平方公里,设计总吞吐能力达3 .7亿吨。2011年,西海岸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3.9亿吨和1300万标箱,黄岛口岸完成进出口货值1400亿美元,是山东省最大的外贸口岸和中国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基地。

  西海岸经济新区海岸线长达282公里,海洋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小珠山、铁镢山、藏马山和大珠山构成东北—西南向的生态走廊绵延全境,森林覆盖率达44.2%。区内拥有凤凰岛、琅琊台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金沙滩、银沙滩、竹岔岛、灵山岛、唐岛湾等众多优美的旅游景点珍珠般地镶嵌在西海岸版图之上,使这里成为青岛旅游格局中的重要组成。另外,空间优势突出。西海岸海岸线280多公里,滩涂80多平方公里,适宜建设用地约45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广阔。

  强悍的经济实力和制造业方阵更是这一区域无可比拟的优势。2011年这一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2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1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195亿元,收入分别青岛市的27.6%、18%、34.2%和14%。

  专家认为,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建设,将有利于有效对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战略,优化我国沿海总体开发开放格局;有利于率先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领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增强青岛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促进沿黄流域发展;有利于青岛城市形态的优化,推动形成海湾型的大青岛新格局。

  历史选择了西海岸,只有科学运筹、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才能不辱使命

  “历史选择了西海岸。不管是发展理念、体制机制,还是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西海岸经济新区都必须在统筹的前提下,科学运筹,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不断突破中探索出西海岸模式,才能不辱使命。”中共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经济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张大勇提出了这样的思路。

  他表示,“西海岸经济新区将整合西海岸港口、园区、产业和政策等各方面优势,吸引高端要素科学集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打破原先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行政壁垒,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加速要素资源合理自由流动,实现统筹发展。

  胶南市委书记万建忠则表示,“以前我们引进项目、布局产业都是围绕胶南做文章,现在不一样了,必须站在新区乃至青岛全局的高度,依据新区各个功能区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高层次谋划,高起点引进,高标准建设,促使要素资源按照产业链的要求合理流动,让每一个项目落到最适合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在统筹的思路下,我们能够制定科学、长远的规划,持续实施,一张蓝图推到底。”

  据管委会的同志介绍,按照这一思路,西海岸经济新区将重点打造“一核五区”。“一核”为中心区,包括青岛开发区、胶南经济开发区、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胶南城区和黄岛部分城区,形成西海岸经济新区中心区,建设新区行政、金融、商务、文化、科教中心和西海岸中心城区。“五区”为五大经济功能,包括保税功能拓展区、国际经济合作区、董家口经济区、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古镇口服务保障区。

  在产业发展方面,西海岸经济新区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做强临港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构建海洋特色产业体系。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重点推进董家口石油化工基地、中石化青岛炼化扩能改造等一批制造业大项目和凤凰岛影视文化演艺中心、山东高速物流总部等一批服务业项目,推动蓝色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到2015年,西海岸经济新区将基本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海洋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建成高端产业集聚、生态环境一流、城市功能完善的创新开放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成为托起青岛蓝色战略的重要支撑,续写青岛新的百年辉煌的关键和驱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驶向深蓝的重要引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