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旱灾导致粮价高升———
去金融化抑制当下“粮食危机”
2012-08-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欧洲银行正在撤出那些让投资者能够对粮食价格进行投机的金融工具,原因是来自社会活动组织以及政界的压力使得银行担心自己的声誉面临风险。客观上,在粮食市场的“去金融化”起到了平抑暴涨粮价和潜在粮食危机的作用。

  国际扶贫发展机构乐施会认为粮食“远景”很难乐观。该组织报告指出,到二零五零年,全球总人口将达到90亿,粮食需求量将增加70%。但未来10年农业产量平均增长率甚至可能低于1%。由于资源压力的加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20年主要谷物实际价格将飙升120%到180%。2011年粮价攀升以来,全球贫困人口增加了近4400万,如今,世界正面临另一次粮食危机。

  该组织调查还暴露出粮食供应链条中的“不公正”现象。目前,A rcherD aniels、Midland、Bunge和C argill四大粮商控制了全球90%的粮食贸易。纵使全球处于粮食价格危机的恐慌之中,这些公司仍可获得高额利润。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告诫“不要将粮食作为纯金融工具来使用”。该组织总干事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指出,世界粮价在经历了40年的持续下降后出现动荡,2008年至2011年间,粮价或升至峰值或跌入谷底,金融投机正在加剧市场的波动,对粮食进口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各国的粮价上涨几乎都超出整体通胀,贫困人口甚至需要花掉收入的3/4购买口粮。

  投资和金融机构在助长“粮食危机”的舆论压力下近期有了罕见地回应。奥地利国民银行日前成为第五家宣布现有与粮食类大宗商品有关的投资基金不再续期或将停止新发此类产品的欧洲银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德卡银行以及巴登-符腾堡州银行此前宣布了类似举措。

  在美国农业区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飙升至历史高点之际,银行的上述举措是乐施会、世界发展运动和德国食品观察等社会活动组织以及欧洲大陆一些议员的罕见胜利。

  但部分投资机构的高管对此感到惊愕,他们指出,这些银行的做法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 O )的研究结果相抵触。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粮价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供需关系而非市场投机。

  这些银行大多选择让现有产品到期自动终止或停发小型交易所交易基金(ET F),这种金融工具使投资者能够较为容易地涉足大宗商品。银行家们表示,巴克莱和德意志银行等银行是大宗商品E T F及与之类似的交易所交易票据的最主要发行方。

  关注粮食问题的社会活动组织对银行的上述举措表示欢迎,但认为银行需要做的远不止于此。世界发展运动的克里斯丁·黑格表示:“这是个好消息,但银行仍保留了对石油的投资工具。”世界发展运动是对大宗商品投机抨击力度最大的组织之一。

  但银行家们表示,上述举措并不代表银行承认投机是导致粮食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它们只是银行在尖锐批评压力下保护自身声誉的一种尝试。

  奥地利国民银行宣布上述举措的数小时前,奥资深政界人士曾批评该行发行一种从粮价上涨中获利的投资工具。

  按资产规模计为欧洲第一大行的德意志银行表示,目前正在研究与农业大宗商品相关的E T F的影响,在此期间将不会新发此类产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