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路钱”何时休?
2012-10-08     □石述思     来源:经济参考报

  被全社会当成“腐败酒”后,茅台就麻烦大了。在政府治理三公的热潮下,股价和身价齐跌,持续下去,颇有些让广大人民群众喝得起的意思。

  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都说茅台够暴利了,可在高速公路面前,茅台酒却是“小巫见大巫”。即使在茅台备受公款追捧的光辉岁月,其毛利也比不上高速公路。有事实为证:茅台2010年的毛利率为90.95%,而重庆路桥2011年毛利率竟然达到了91.14%。目前,沪深两市A股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中已经有13家公布了2011年年报,平均毛利率高达56.08%。

  这有助于理解葱价为啥这么贵:除了游资炒作,“两桶油”涨价,背后还潜伏着一支雁过拔毛的大军———各种来路不明的收费公路。学界将其归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在地方政府的护佑下,收费公路推高物价,捎带着菜贵伤农。

  1984年,国务院批准实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收费能在法治框架下公开透明运行,也不失为一种迅速改善地方基础设施的良策。但遗憾的是,直至2004年,《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才姗姗来迟。

  在缺乏足够制度约束的前提下,加上分税制实施后带来的地方财政压力,乱收费的最大获益者地方政府扮演了治理乱收费的直接责任人,结果可想而知。一些公路在收费到期后马上转制成为官商一体化的公司,甚至成功上市,超期收费且公众和媒体无从监督,成为公路三乱的根源。

  2008年后,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投资扮演了经济主导力量,各地高速公路建设热潮风起云涌。由于建设过程中的体制弊端,导致部分省级交通厅成为腐败高发单位。

  在此轮公路改造工程中,地方玩命贷款,又造就了巨额债务。全国公路的资金缺口约在1万亿至3万亿元之间,若政府不从财政上大力支持,资金缺口将越来越大。目前超过400万公里规模的公路,每年3000亿元的养护、运营与管理费用,累加花费将是天文数字。于是,这些负担便成为高速公路的使用者不能承受之高昂通行费,抬高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成本,甚至成为压垮实体经济最后一根稻草。

  清理收费公路的工作从2005年起一直在持续。2009年实施燃油税改革后,国务院明确下达了《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实施方案》,由各省市自行逐步取消收费公路。最新一轮治理起于2011年6月20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拟用一年时间,集中清理全国公路的超期收费、通行费标准过高以及不合理的收费。

  但公众还是相当担心:此次治理灭了二级公路这棵地方财税摇钱树,会不会导致高速公路乱收费甚嚣尘上?还有一个困惑是:地方政府整体因为中央投入不足而叫苦不迭,又如何坐视自己领地里有超过茅台利润的路桥公司不管?

  或许,从这样的事实里能管窥答案:截至2011年底,国内的高速公路共有23家上市公司的公路资产。据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分会统计,这23家公司,共掌管全国10.58%的高速公路和1.78%的一级公路。这些上市公司均为国资企业,挂帅者不乏交通部门出身的官员。

  在这个背景下,即使挣足超额利润,人民群众意见很大,治理起来也相当艰难。而彻底化解这个难题,就当彻底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打破现行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模式,依法实现阳光化操作,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使高速公路彻底回归其公益属性。毕竟,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快的经济和财税增长速度,该还富于民,为实体减负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