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放宽能否激活离岛免税店
2012-10-26     □记者 王存福 海口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离岛免税政策实施以来,其商业效应远未达设计目标,专家认为,不仅是免税额度的问题,还要在基本设施和软环境上多方配合

  财政部10月24日发布公告,放宽海南离岛免税政策限制。作为国际旅游岛战略建设的配套政策之一,离岛免税作为一项重头戏,从一开始就浓墨重彩地登场。截至目前,离岛免税政策正式在海南落地实施已经接近整整一年半时间。

  作为国内首次实施,期间三亚免税店一度经历了火爆、调整、趋于平稳、常规运行等阶段。政策积极效应虽逐步显现,但政策调整前曾一度受制于多重限制,实施效应与设计目标存在差距,如今政策调整后,效应能否完全释放仍有待观察。

  政策实施效应与设计目标存差距

  尽管政策的实际执行者———免税店日趋常规运行,但受制于额度上限、商品种类等,受制重重。《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对海口、三亚免税店、海关、旅游等单位采访后发现,离岛免税政策运行一年半期间,实施效应远未达到设计目标。

  — ——离 岛 旅 客 平 均 消 费 额 度 仅 占 政 策 额 度37.8%。按三亚、海口两家免税店销售合并计算,平均每位离岛免税购物旅客消费额度约1889元,仅占政策额度5000元的37.8%。其中,消费1000元以下的旅客约占35 .6%,消费1000-2000元的旅客约占27.5%。

  ———实际购物人数占离岛人数的平均比例不足10%。在选取调研的时间段2011年4月20日至11月30日期间,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分别约290万人次、260万人次离岛,同期40多万人次参加离岛免税购物。据此测算,两个机场离岛旅客中共约7.2%参加离岛免税购物,其中三亚凤凰机场、海口美兰机场离岛旅客中分别约12.8%、2.1%参加离岛免税购物。海口免税店开业后,从海口美兰机场离岛人员中也仅约9%参加离岛免税购物。总体上目前离岛旅客参加免税购物比例较低。而韩国济洲、日本冲绳近年来分别约30%、75%离岛旅客参加免税购物。

  ———监管难度较大。根据政策规定,离岛旅客所购买的免税品必须由本人一次性携运离岛,不得转交或转售给他人带出机场隔离区,但经常有旅客以身犯险,去年海关先后查处了数十起违规携带免税品出隔离区的事件。政策规定,违规旅客将在3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海关对违反规定的旅客将其个人信息录入海关监管系统,限制其本人3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政策。

  离岛免税政策进一步放宽

  老版的离岛免税政策给国人旅游购物带来了便利,但消费者和商家对额度等颇有微词。普遍认为5000元免税额度偏低,很难满足消费者购买高档商品的需求,而且商品“品种少”“数量少”。

  对此,财政部10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发挥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以下简称离岛免税政策)效果,支持海南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务院决定调整完善离岛免税政策部分内容,新政将于11月1日实施。

  调整内容包括将政策适用对象的年龄条件调整为年满16周岁;增加美容及保健器材、餐具及厨房用品、玩具(含童车)等3类免税商品品种;将离岛旅客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调整为人民币8000元,即单价8000元以内(含8000元)的免税商品,每人每次累计购买金额不得超过8000元,同时适当提高购买免税商品数量范围;免税限额中如有剩余(或未使用),旅客可在购买1件单价8000元以上商品时调剂使用,相应扣减应缴进境物品进口税的税基,即旅客在以“商品零售价格-剩余免税限额”计价缴纳进境物品进口税的条件下,每人每次还可以购买1件单价8000元以上的商品。

  商家和消费者对于最后一项调整极为看重,称将带动免税品消费,并倒逼海南产业升级。各方认为这是顺应市场需求的必要动作。

  实际上,日本冲绳和韩国济州岛对此早有先例。2002年,韩国国会通过的《济州国际自由城市特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济州岛的特区地位。离岛免税店也于当年12月24日开门迎客。原先免税店只设在机场、港口,后因生意火爆,在市中心的济州会展中心等地也增设了免税店。

  政策实施期间,应顾客需求,韩国政府对购买的次数和额度也作了相应调整,1年限购的次数从4次增至6次、每次限购金额也从35万韩元上调至4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00元)。韩国国内济州游旅客人数在2010年超过了530万人次。

  需要城市基础设施配合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此次免税额度增加,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消费者的购买力,促进消费品类的多样化,带动免税行业的销售,也有利于更多的奢侈品牌入驻免税店,使免税的产品品类更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会更宽泛。

  但如何将国人境外消费留在国内,达到肥水不留外人田的目的呢?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种契机。据统计,中国消费者的境外消费节节升高,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信息整理显示,2011年中国的境外消费金额为726亿美元、2012年预计达到800亿美元,这对于政策制定者,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专家认为,中国消费者之所以去境外消费,不外乎几个原因:价格便宜、可选择的品类更丰富、品质更有保证以及商务或者旅游顺带等。而其中价格便宜是刺激国内消费者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把消费留在国内,一方面除了政府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奢侈品定价方面更趋向合理。

  周婷表示,离岛免税政策还处于摸索期,优惠幅度并未超越韩国济州岛、日本冲绳岛等。而海南每逢旅游旺季人潮就过于集中,海南免税店的供应能力就稍显不足,如何找寻市场平衡点就成为关键。而目前,离岛免税政策需要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合,显然不论是三亚还是海口,在城市的整体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免税的政策需要完善旅游环境、丰富配套服务方面等等。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刚刚运行,存在问题和差距在所难免,其中在打造高端旅游业和高端零售业方面,培育商业环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海南离岛免税离不开地区经济的配合。政策究竟发挥多大作用,需要地区经济的辐射能力。因此,海南还需要努力发展其区域经济和市场,通过经济福利能力带动免税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但从长远来看,业内更看好三亚免税店发展。全球40多家一线品牌企业近期齐聚三亚,蔻驰、普拉达、古驰、安娜·苏、萧邦等知名品牌分别与三亚沃天堂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进驻三亚沃天堂·奥特莱斯名品街,与不远处的三亚市内免税店相呼应打造“奥特莱斯+免税店”的全新商业体,未来将成为三亚市中心综合型地标商业中心。

  在三亚拔得市内免税店头筹的中国国旅在三亚海棠湾的“国际免税城”项目去年年底正式启动。项目一期主要为大规模的购物中心,包含免税和有税两种业务。其中,免税业务规模将超过有税,更数倍于正在营业的面积7000平方米的三亚市内免税店,进驻品牌和数量也会明显超过后者。

  海南软环境亟待改善

  离岛免税政策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最具含金量的核心政策,对于促进海南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国际购物中心建设发挥积极效应。

  不过,在周婷等人看来,尽管政策已经调整,但受大环境影响,中国市内免税店的经营模式反而退化为“奢侈品超市”的购物模式,相应的许多配套服务,包括品牌讲解、产品介绍、休闲服务“被”忽略“这不是奢侈品运营商的企业行为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城市规划的配套、海南旅游市场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中国消费者自身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尚待时日。”

  “除了免税店外,如奥特莱斯等竞争者实力也不容小觑。”周婷表示,折扣路线同样能阻断免税店的消费者,这为免税店的经营增加了市场风险。因此,免税店的市场规模和长远发展还有待市场观察,短期的政策刺激和长久的经营本身就很有挑战性。

  业内研究专家认为,海南的软环境需要改善,在日用消费品免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购物中心。这方面可与香港合作,香港有成熟的经验,有助于提高海南免税业的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免税业的开放,有利于整个免税业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表示,近几年国内奢侈品消费大热,就目前趋势来看,奢侈品消费热情不会递减,并且奢侈品消费在二三线城市也逐步增长,奢侈品市场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为三亚离岛免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据统计,自2011年4月20日离岛免税政策实施以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旅客购买免税品126.64万人次,监管三亚、海口两家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品408.75万件,销售总金额26.70亿元人民币,日均销售额约497.08万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