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应少向资本市场“伸手”
2012-11-08     □曹中铭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2493家上市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同比下降2.07%。而16家上市银行则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净利润总额高达8128亿元,占比超过一半。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的净利润高达6148亿元,占银行股利润的75.64%。

  在上市银行盈利高奏凯歌的同时,业绩敲响警钟的上市公司并不少。如上半年的“变脸王”珈伟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92.61%,离亏损并不太远;中国远洋“成色”不改,前三季巨亏64亿;鞍钢亦在钢铁行业中拔得“头筹”,以大亏31.7亿元“笑傲江湖”。因此,无论是从上市银行盈利占比看,还是从其它上市公司的业绩看,A股上市公司在业绩上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在上市银行股再次大获“丰收”的同时,不和谐现象亦开始出现。其一是五大国有上市银行前三季净利润平均增速虽然达到14.50%,但较去年同期却下滑了15.46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经历了去年的高增长之后,其势头已不再,这也与此前市场的分析相吻合。其二是多数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呈“双升”的态势。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双降”的格局已是昨天的故事,“双升”时代则开始来临,像中行、工行、建行等则不良贷款余额均出现增加现象。在所有上市公司中,16家上市银行的数量占比不过0.64%,但实现净利润占比却超过50%,显然并不是什么正常现象。另一方面,银行业属于金融服务性行业,其利润主要来源于实体经济所创造的利润,两者的关系如同跷跷板,银行股所获利润越多,则实体经济“被窃取”的利润越多,其业绩受到的影响程度就越大。显然,这也是不正常的。

  应该说,资本市场为银行上市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首发新股融资开始,资本市场即成为银行股的依赖。只要有资金需求,便会将手伸向资本市场。而且,银行股已经形成了融资———信贷扩张———资本金不达标———再融资的恶性循环。在“圈钱”手法上,先A股IPO,上市后再以增发的方式实施再融资,股权融资的把戏玩过后,债权融资又将登场。当在A股已经圈不到钱时,便会把眼光投向H股市场。而银行股成为盈利大户,大肆“圈钱”功不可没。

  信贷规模的扩张,必然会带来不良贷款余额的逐步扩大,因此,银行股不良贷款呈“双升”趋势其实也不奇怪。但“双升”局面的出现,却需引起银行股的警惕。当年工行等国有银行上市时,无不都为巨额坏账付出代价。不仅定价权被国际著名投行所掌控,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被贱卖等论调亦是不绝于耳。

  银行上市公司应该走出靠信贷规模支撑业绩的传统经营模式,更不能总将眼光盯在资本市场与投资者的腰包上。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如何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无疑更重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