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业务快速发展 借款人“过度负债”苗头隐现
2012-11-16     □记者 张莫 海口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内的小额信贷业务正在快速发展。根据央行7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29家。不过,在小额贷款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借款人“过度负债”等苗头也在局部地区有所显现,并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

  小贷机构要警惕过度授信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29家,贷款余额5330亿元,前三季度新增贷款1414亿元。

  “中国的小额信贷,最近发展确实很快,并且正在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参与方既有国家级的银行,也有地方的商业银行和地方农信社,与此同时,更多的社会资金也正在进入这个领域,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表示。

  而除了国内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也深入到了小额信贷这个领域。目前花旗在中国设有四家贷款公司,两家位于湖北,一家位于辽宁,一家位于重庆。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欧兆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花旗成立贷款公司的目标是希望为当地有需要的微型企业、小企业还有个人提供贷款服务,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花旗对这四家贷款公司的发展状况非常满意,而在未来,花旗也继续有计划继续拓展贷款公司的业务网络。

  不过,在小额信贷快速发展的当下,一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也需要警惕。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指出,小贷机构要警惕过度授信、客户过度负债。她警示说,现在小额信贷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需要担心的是许多小额信贷机构集中对一个客户进行授信,这样一来,未来风险可能会集中爆发。

  吴晓灵是在出席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花旗集团基金会提供捐赠的“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集团)微型创业奖”活动时做主题发言时作出如上表述的。他指出,印度小额信贷的风险就是这么爆发的,而中国已经出现这样的苗头。

  集团化发展成未来小贷发展趋势

  吴晓灵在发言中还指出,小额信贷技术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要对客户还款意愿的判断并对客户进行培育,第二,能够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情况、盈亏、现金流作出判断,并且编制成表格;第三,信贷人员需要理念的培养和实践的培训,所谓理念就是所有小额信贷人员一定要有一种帮助穷人改变自己命运、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的理念,另外,小额信贷的技术不是靠书本得到的,要在实践中获取。很多银行的模式都是“师傅带徒弟”带出信贷员的模式。

  她建议,应该首先从政策上允许小贷机构集团化发展。把众多的小额信贷机构连接在一起,共享技术平台和风险管理平台,才能够降低成本,这是集团化的发展方式。“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若不想陷入重复的、同质的竞争之中,就应该通过连锁的方式来做小额信贷。”吴晓灵指出。

  公益性小贷公司期待更多财税支持

  在日前由中国人民银行与泛美开发银行联合举办的“中国拉美微型金融与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在致辞时指出,针对从事农村金融和小额信贷业务“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了财税、金融政策相结合的扶持政策体系。

  不过,小贷公司尤其是公益性的小贷公司似乎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吴晓灵建议,公益性的小额贷款公司要向法人实体转换,完善治理结构,国家应该在法律上修改《民法通则》,确立财团法人的地位,实行有别于商业法人的税收政策。“公益性的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业务结构式又是向低收入人群贷款,若它们要被征收与其他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一样的税,它们是难以存活下去的。”她还建议,国家应该出台普惠制的税收政策,谁做了小额信贷,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