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 天南铜都的精彩转身
2012-11-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红土地

  在昆明市东川区,有一家远近闻名的“雷大妈酸菜店”,门口总是摆着几只蒸笼,热气腾腾地蒸着馒头包子,店内整齐地摆放着十多只1米多高的大缸。一大早,来小店买酸菜、包子、馒头的人络绎不绝。

  酸菜店的主人是雷昌萍及老伴,一对年逾七旬的老矿工。当年,他们同两万多名矿工一道,肩并肩为共和国“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天南铜都———东川大型铜矿”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这对年近古稀的老夫妻带头创业,成为东川再就业特区的创业楷模,也是东川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到资源面临枯竭挑战,随后进行艰难转型的一个缩影。

  由于东川铜当时在我国制币以及制造业所处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曾御赐东川龙神庙矿“灵裕九寰”匾,对东川铜业予以褒奖,“天南铜都”也因此而得名。

  东川是云南省昆明市所辖五区之一,东邻会泽,南接寻甸,西连禄劝,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区委区政府所在地铜都街道,海拔1280米,城区面积9平方公里,距昆明市区140公里,距四川西昌市316公里。

  东川历史悠久,秦朝属靡莫部族,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堂狼县,唐中叶设东川郡,辖今天的巧家、会泽、东川、禄劝和四川省会东县、宁南县等部分地区,隶属四川。明太祖洪武15年(1382年),设东川府,属云南布政使司,16年(1383年)改属四川省。清圣祖康熙38年(1699年),改土归流仍置东川府;世宗雍正4年(1726年),改属云南省。府治会泽(在今云南省会泽县)。清末辖会泽(今云南省会泽县)1县;巧家(厅治在今云南省巧家县)1散厅。1913年废。

  1958年设地级东川市,辖东川、会泽。1964年会泽由东川划出归曲靖专区。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地级东川市,设立昆明市东川区,全区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全区辖7镇1乡,144个行政村,19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末户籍总人口31万,常住人口27万。

  东川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遍及全区。矿业经济是该区的支柱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矿种主要有铜、磷、铁、黄金、铅锌、河沙、汉白玉、墨玉和石灰石。铜矿累计探明储量312.91万吨金属量,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采价值。铁矿累计量约1亿吨,主要有包子铺和铁架山2个中型铁矿,“拖布卡-播卡”一个中型铁矿带和零星24个小矿点;铅锌有近10万吨的金属量。此外,东川还有近4亿吨的磷矿储量、近1亿立方米的河沙资源,近100万立方米的墨玉储量,近100万立方米的优质“牡丹红”花岗岩装饰石材和近千万吨的优质石灰石等。

  东川铜文化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称。之所以称“铜都”,是因为其一,东川铜的开采冶炼铸造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在上古时期,东川就出现了“马踏露铜”,早在西汉时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用“火烧水泼法”开采铜矿,并用木炭冶炼铜锭和铸造钱币。

  其二,东川铜矿储量丰富,是古代中国最大的铜矿。其冶炼规模之大、开采历史之长处于中国同业之先。史料记载,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年产粗铜就已达8125吨,有矿工十余万人,产业大军远远超出今天的规模。

  其三,东川铜是清朝时期铸币、造器的最重要的原料来源之一。清朝钱币有70%系东川铜铸的;北京的龟鹤,贵州黔灵的黄钟、武当山的铜殿、昆明鸣凤山的金殿等,都是用东川铜铸造的。由于东川铜当时在我国制币以及制造业所处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曾御赐东川龙神庙矿“灵裕九寰”匾,对东川铜业予以褒奖“天南铜都”也因此而得名。

  随着历史变迁,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我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来到东川,许多人都到东川的铜矿山看看古采矿遗址、运铜古道及今天现代化的采冶场景,领略“天南铜都”的风采。

  基于丰富的铜矿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东川铜矿列入“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深处,数万名建设者默默奉献着。当年,雷昌萍和丈夫等人组成“六人千米掘进组”,连年超额完成任务,雷昌萍荣立特等功,并先后被评为省特级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立东川再就业特区的重大决策,东川抢抓机遇,实施“二次创业”战略。

  经过上千年的开采,东川矿产资源在上世纪末濒临枯竭,加之计划经济条件下,东川工业产业结构呈现出以铜资源采选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特征,其原有的工业产业结构也均围绕“一切服务于矿山”而展开。这样的产业结构特征使东川工业产业结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01年,东川矿务局宣布破产,雷昌萍及家人和很多矿工家庭一样陷入了困境——— 5个儿女有4个下岗失业。为了生计,一家人开始艰苦创业卖酸菜。与此同时,2003年4月,只有高中学历的赵正林下岗了。“当时在云南锻压机床厂下岗的,不仅是我,有一半以上的工人都下岗了。”赵正林说。

  国家、省市高度关心关注东川的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立东川再就业特区的重大决策,东川抢抓机遇,实施“二次创业”战略。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和全省扩权强县(区)试点之一;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振兴东川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东川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省、市合力扶持,政策环境十分优越、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东川的转型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2004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为解决东川的转型问题,在东川设立再就业特区,从税收、劳动就业、土地审批、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

  2009年3月,东川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城市之一,2008-2010年国家共安排转型资金43624万元。

  2010年5月,东川被列入资源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试点县(区),治理期限为3年,每年投资1亿元。2010年已经到位治理资金1亿元,项目正在实施中。

  东川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做优做特第一产业。实施东川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程,推进1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推进15万亩核桃种植基地建设、推进3万亩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建设,巩固1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农牧业生产向特色优质、绿色生态方向发展的农牧业新格局。 (下转第六版)

  东川赋

  □侯兴黉

  铜城故郡,东川新府;宋置都督,元隶乌蒙;明属布政,清归改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里福地,胜友如云。英才词客,如腾蛟起凤;俊杰诗友,似流水突泉。

  适逢休暇,既攀群山。赋诗词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辟谷,至深渊,郁郁乎葱葱,潺潺兮滴滴。上有飞瀑,下临巨石,层峦耸翠,如上青天。既上高峰,俯视群山,东川福地,尽可雅观。东邻会泽,西接禄劝,南临寻甸,北望金沙(江),隔江乃望,会于四川。遥吟甫畅,逸兴湍飞。冰河萦带,群山纠纷,风雨会聚,气象万千。呜呼噫嘻!雾霭迷迷,斯是幽态,惟山可依,景若于兹,岂可无诗?

  一片真情,寄予天地,白云遏,清风生。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望城市于山巅,笑诸君于云间。地势低平,天柱高远。道旁诸君,皆文章学士;路上行者,俱下野慵民。孟尝高洁,空怀报国矢志;陶潜淡雅,岂无逸致闲情。一路之人,终将弱冠,有怀投笔,当属君岚。

  呜呼!福地不常,美景难收,赋文已矣,情归东川,归来属文,登高必赋。愚子才疏,恐负众望,四言均赋,六韵促成。请诸君尽抒壮志,愿行者俱叙豪情。

  福地而今几度秋?

  落花似影日悠悠。

  韶光长逝因何往?

  山外金江始自流。

  本期稿件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王长山、吉哲鹏采写,图片由东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