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的欢唱
“一路向北,登峰造极”奇骏北极探秘之旅
2013-01-25     □邵晓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路向北,登峰造极”奇骏北极科考活动摄制组车队。

  已有研究表明,北极气候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有 着直接影响。由此,2012年7月底,国家海洋局、中央电视台和东风日产共同启动了中国第五次北 极考察———“一路向北,登峰造极”奇骏北极之旅活动。中国第5次北极 考察是中国极地考察“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海洋局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2012年8月,一支科考队接过出发的队旗,正式准备踏上征程,这支名为“一路向北,登峰造极”的科考队,将参与到国家海洋局第五次北极科考活动中,抵达地球的北极。

  在此之前,这支科考队有着丰富的科学考察经验,2008年,他们曾经抵达过南极的长城站。2011年,又再次驱车穿越青藏高原,完成了中国冰川科考。这一次,北极将成为他们的新目标。

  而由于极区气候寒冷,使得地球一种最宝贵的资源大量地存储在了这里,那就是淡水,如今这里淡水储量依然十分巨大,所以北极对于全球水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对北极水资源的考察中,冰岛则成为科学家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联合国公布的人均拥有水资源的数据中,全球平均每人拥有7500立方米的淡水。中国,人均拥有淡水2200立方米。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是中东的科威特,人均淡水只有10立方米。而冰岛,人均拥有60万立方米的淡水,名列世界第一。

  冰岛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G D P最高时名列全世界第四。虽然2008年经济危机给冰岛造成巨大损失,但这里30多万国民的生活却依然十分富足。

  出发这天,风和日丽。当科考队驰骋在这条环岛公路上,才知道冰岛这个名字是多么名不符实。事实上,冰岛只有11%的国土常年被冰原覆盖,剩下的地区绝大多数是美丽的原野和山谷。科考队首先抵达了冰岛最壮观的地理景观———代表冰岛国家形象的黄金瀑布。黄金瀑布是塔河上游的一道神奇景观,它仿佛是一道人工设计建造的水流景观,宽度达到2500米,而且分为上中下三层,常年充沛的水流让它的气势磅礴如虹。

  据冰岛大学地质系斯坦利教授介绍,冰岛之所以有许多壮丽的瀑布景观,是因为冰岛的地表径流水量常年丰沛,并不像许多河流一样有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差别。冰岛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根本原因,是因为冰岛高山上众多的冰川。冰岛95%的地表径流都是由冰川融水补给的。由于冰川不断向山下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冰川和沿途的岩石会发生摩擦,当岩石摩擦所产生的碎屑和粉末进入河流之后,就会变成乳白色的河流。

  为了让我们能亲眼目睹冰川如何变成水流,斯坦利决定带我们前往一个叫做“约库萨冷”的冰湖,在那里,我们能亲眼看见这些壮美的冰块如何转换成汩汩流淌的河水。

  就在距离“约库萨冷”冰湖不远的地方,马路边赫然出现了一座扭曲的钢铁架构,斯坦利告诉我们,这座扭曲的钢铁诉说的,是一次可怕的地质灾难,一场冰与火的激烈搏斗的故事。

  1996年9月10日,瓦特纳冰川西部的冰下,忽然发出一声巨响。一个叫做巴尔达本加的火山在冰层下方600米爆发。11天之后,被压抑的热和烟终于冲破了冰层,在冰面上冲开了一条长3.5千米、深700米的裂口,火山灰和熔岩喷涌而出。众多的火山科学家和记者齐聚冰岛,来观测这一难得的冰和火的欢唱。就在火山爆发的35天后,巨大的洪水终于在瓦特纳冰原南部涌出。原来,因火山喷发而融化的洪水一直在冰层下方流淌。当它喷涌而出的时候,形成了世界上最宽的河流,它就像是一台粉碎机,把沿途的桥梁和公路悉数摧毁。也就是在那次暴怒的洪水中,一座叫做“吉库维斯”大桥被顷刻间冲毁,冰岛的重建者特意将废墟留了下来。提醒着人们,冰岛人最为夸耀的水资源也有这可怕的一面。

  海克拉火山作为冰岛最为著名的火山,自有记录以来,一共喷发过1104次。2011年,海克拉火山传来阵阵巨响,同时喷出浓烟,人们纷纷猜测,它即将迎来新的一轮喷发,然而,这样的预演持续了整整一年多,人们等待中的喷发迟迟没有来临。

  作为一个与冰雪和火山相伴的民族,在暴虐的火和水没有来临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种族比冰岛人更会享受这两种自然物质带来的便利与幸福。凝结的冰层,奔流的河水,暴虐的容颜和沉寂的群峰,冰岛这个神奇的国度,将这些看似矛盾,毫不相容的概念集合在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谱写了一曲水与火的合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