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前置审批为事后监管浙江全面清理“审批死角”
2013-04-03     □记者 何玲玲 黄深钢 杭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坚定地表示,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1/3以上。”

    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一场实实在在的行政审批“瘦身”行动已经深入展开。浙江省省长李强阐述了这个省的审批制度改革目标: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的“四减少”为核心,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之一。

    以1999年全国首家行政服务中心在上虞市成立为起点,浙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破冰。此后,浙江完成了三轮审批制度改革。第一轮改革前,浙江省级部门审批、审核及核准项目超过3000项,如今,省级层面仅保留了706项行政许可事项和24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在今年初召开的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实施办法”通过。

    “虽然此前的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审批制度改革仍然滞后,既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也不适应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特别是企业对审改要求迫切,寄予厚望。”李强说,“如果不破除这些体制机制障碍,我们曾引以为傲的体制机制优势就会散失殆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举步维艰,甚至成为一句空话。”

    作为浙商的一员,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对于审批制度也颇为烦恼。他表示,同一条生产线生产不同饮料,就要重新审批,同一种换个口味也得重新审批,耗时又耗力。“希望今后一瓶娃哈哈别再审批两三个月。我做食品行业近30年,碰到的审批麻烦太多了。”宗庆后说。

    据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姚作汀分析,目前行政审批主要存在两个“死角”:一是省级层面最终审批比较快捷,但前置审批内容多、时间长;二是政府审批相对规范,但不少审批中介服务机构垄断现象严重,存在时间长、服务差、收费乱等问题。

    在本轮改革中,浙江省创新了开发区前置审批方式,对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和117个开发园区,明确规定以园区为单位,统一办理国土、交通等前置审批。针对一些中介机构“拖慢”政府行政效能的问题,浙江新一轮的改革将实行审批服务“招标制”,中介机构“等级制”,并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政事、政企分开,着力打破垄断。

    “有调查显示,中介机构占用了65%以上的审批时间。”姚作汀说,“必须将这些‘拖后腿’的中介机构打入‘黑名单’、逐出市场。”

    减少审批前置条件成为浙江本轮改革的一项“重头戏”。浙江省政府提出,要变前置审批为事后监管,原则上对所有可以采用事后监管、间接管理的,不设前置审批;要减少审批层级,凡是可通过委托授权等方式放权给下级政府管理的,原则上都要下放审批权限;省、市、县都要建立联合审批制度,实现方式再创新、审批再提速。

    改革就是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李强认为,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探索中清除“荆棘”,在更高的水平上改善制度供给,才能真正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激活民间投资和消费潜力,促进浙江经济加快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