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群雄并起高收益理财成富人游戏
2013-07-05     □记者 王鹤 王淑娟 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第三方理财计划到另类投资项目,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过去几年呈现“野蛮生长”。面对这以万亿元来计的市场,银行、信托、保险、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群雄并起。但在这场理财竞跑中,依旧呈 现 出 富 人 “ 越 理 越 富 ” , 普 通 百 姓 跑 赢“CPI”都难,高收益理财产品仍是富人专属。

    财富管理机构群雄并起

    2012年,我国人均G D P达到6100美元,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强烈。

    “中国已经进入财富管理时代,财富管理将迎来黄金5年。”华夏基金(香港)管理公司董事长范勇宏说,财富管理机构现在面临着历史机遇,市场群雄并起,各类金融机构纷纷“逐鹿中原”。

    “从第三方理财计划到另类投资项目,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形形色色、生机勃勃。”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说,“财富管理的市场规模,目前在35万亿元左右,呈现出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五大模式。”

    据赖小民介绍,目前,银行凭借其资源、资金客户规模的绝对优势在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信托凭借独特的牌照优势成为第二大主力军,财富管理规模在5.6万亿元左右。证券公司资管业务也在迅速膨胀。基金财富管理包括阳光私募、企业年金、专项资管、一对多专户、PE在内的市场规模去年底超过3万亿元。保险方面的理财资产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

    在不少金融业人士看来,如果说过去几年财富管理是“野蛮生长”,那么未来行业将会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之间互相渗透、从竞争走向竞合,一个理财产品可能将集成信托、证券、基金、保险多个资管或者通道产品。

    机构争夺高净值客户 高收益理财成富人游戏

    在“受人之托替人理财”的机构持久战中,富裕人群,即高净值客户,显然是各方争夺的焦点,原因很简单,根据银行业著名的“二八定律”,20%的客户拥有80%金融资产,而这部分优质客户还在不断增长。

    建设银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期联合发布的2012年中国财富报告表明,我国可投资资产达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已达174万户,总资产为33万亿元。

    “不用几年,中国高端客户人群将会突破200万户,据不完全统计,单单以亿元统计的富人人群就将达到10多万户。”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马健指出,未来我国将持续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财富市场之一。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朱洪波表示,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下利息收入减少的挑战,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要聚焦财富顶端的私人银行客户,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根据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等需求拿出综合的服务方案。

    事实上,高净值人群不仅获得金融机构“另眼相待”的优质服务,在过去几年也斩获了高额收益。平安信托去年发布的《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显示,在2009年至2011年3年间,信托全行业合计为投资者带来超过2400亿元的投资性收益,75.5%的信托投资者获得了9%以上的平均年化收益,接近普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两倍。

    查阅信托产品库,不难发现,今年集合资金信托收益水平虽然有所下滑,“两位数”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仍不鲜见。在房地产企业资金吃紧的2011年,部分房地产信托收益率一度达到15%以上。

    信托投资者绝大多数是富人,以集合资金信托为例,按照信托业有关管理办法对合格投资者的规定,投资门槛至少100万元起,而资质好的产品常常遭到“秒杀”,大多要300万元才能买到。这类信托产品多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一些需要资金支持的工商企业。

    需要指出,由于信托“刚性兑付”这一不成文又无法律效力的行业“规则”,信托投资者过去一直享受着实质上的“高收益、零风险”服务。

    “高收益、零风险”渐行渐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理财市场上,依然有着显著的贫富差距:富人“越理越富”,普通百姓跑赢“C PI”都难。由此,“高收益、零风险”的信托类产品显现出巨大吸引力,部分理财机构通过各种“变通“合规”方式降低此类产品的投资门槛。

    去年开始,在上海工作的林彤就频频收到各种理财机构的短信推介,多是号称低风险保本理财产品,适合稳健型投资者,预期年收益率动辄10%以上,20万元即可购买。林彤说,这样的收益率很让人心动,只是风险真如宣传的那样低吗?

    业内人士指出,这类产品多是理财机构采用有限合伙方式或者“信托中的信托(T O T )”和“信托中的基金(FO T )”方式操作。但募集资金的投向往往不透明,或“挂羊头卖狗肉”,资金很有可能会用来“接盘”已经出现兑付风险的产品,风险很可能传导给新入场的投资者。

    而且值得普通百姓警惕的是,“高收益、零风险”这一特定时期完全违背市场规律的现象,很可能会随着宏观经济降温、监管部门理念改变不再全权“兜底”而打破。因此,必须提高风险意识,避免成为市场上“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理财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投资产品,做投资产品和储蓄不一样,投资者要担负一定的投资风险,银行在做这种产品时应把风险明确告诉投资者。

    专家指出,对财富管理机构和监管部门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差异化管理能力,提供适合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把金融创新和合规经营有效结合,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风险防火墙。而对层出不穷、设计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如何进行适度并有效的监管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