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起点,“海淀一号楼”见证了中关村曾经的辉煌:这里曾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海淀园的前身)的办公地,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关村地区最高的建筑。如今这里承担起了一份新的使命———“中关村梦想实验室”。
走进大楼第五层,穿过几张精致的咖啡桌,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浓浓的创业风:创业者们在堆满电路板、电线的设备室里埋头忙碌,有的对着电脑设计图纸沉思,有的小声交流工作经验……这里召唤着来自不同领域的追梦人,他们有着许多“疯狂”的想法,也有勇气接受变化,敢于冒险。
“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的管理运营单位北京中海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柳进军骄傲地说,中关村曾经的启航地,正成为前沿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助推一个个创新创业梦想开启航程。
草根创业者的摇篮
两年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的王博龙怀着对音乐的梦想,和朋友组建了一支乐队,并把这种梦想延伸到科技创新领域:他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了“摇滚地毯”,产品利用传感器采集音乐会现场观众的叫喊、蹦跳,并记录现场每一位歌迷的真实反应,经过统计来建立音乐现场数据库,以数据为依托,深度挖掘背后的音乐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每一个歌迷的跳跃和踩踏情况来统计音乐会现场的热度,也可以通过完整的数据库,分析和找寻那些最有潜质的音乐人,同时为音乐人提供个性化建议。”王博龙充满自信地介绍他的成果。
目前依然是在校生的王博龙为何选择在中关村梦想实验室创业?他说,“因为这里地处中关村,有良好的创业氛围,激情、梦想,这个平台能为我们提供政策、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由于创意新颖、可操作性强,王博龙的“摇滚地毯”已被列为“大数据实验室”项目,他本人也由此成功获得数十万元的天使投资。
即将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马栎同样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走上了创业路。去年8月以前,与多数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一样,马栎的梦想是毕业后先找份不错的工作,升为设计师,再升为设计总监,等积累一部分资金和经验后再出来创立自己的品牌。
“是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举办的‘第一届中关村数字设计创业大赛’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当时获得产品设计项目金奖后,主办方给了我5万元的大赛奖金和50平方米免一年租金的办公场地,顿时激发了我提前创业的梦想。”马栎兴奋地说。
除了学生群体,许多在职人员也纷纷借助中关村梦想实验室迈出自己的创业脚步。李曦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从事过多种职业工种,用他的话来说,他什么都做过,软件研发、硬件设计、市场推广、售后沟通、项目管理……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尝试,2011年,他一头“扎进”梦想中的事业,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产品设计、研发和应用。
2012年底,李曦在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一家企业帮助朋友做项目时,接触到梦想实验室的管理层,感觉到他们是真心帮助初创企业。为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毫不犹豫地把公司“移”到了梦想实验室。出于对其项目及团队看好,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以10万元的资金占10%的股权入股李曦的公司中海博舟,同时为他们免费提供一年的办公场所。
军事院校毕业,从事过产品设计、程序设计,后在美国建筑公司负责建筑交互表现的史宝龙,工作环境与待遇都不错,但始终没有放弃对军事的痴迷。他在业余时间里不断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布与三维仿真视景仿真相关的仿真应用技术、军事元素可视化技术和军事模拟游戏等专业内容、原创有趣和应用性强的作品,很快得到国内外大量军事模拟玩家的认可及专业军事机构的关注。
2008年至2010年,他的博客访问量达到300多万人,同时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军事科技》栏目组邀请担任顾问并参与多次节目制作。
随着自己开发的军事仿真软件作品越来越受关注,史宝龙创业的梦想越来越明确了。2009年他毅然放弃在外企三年的建筑设计成就,注册成立了自己的“伏芝龙”工作室,随之,主动找来“寻求合作”的部队科研单位越来越多,而史宝龙需要更大的平台来承载梦想,这时中关村梦想实验室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2012年,史宝龙的技术团队正式入驻“梦想实验室”,安心研发自己的产品,不到一年时间相继研发出尖峰步兵仿真训练系统(3ST S)、仿真视景软件产品即通用虚拟战场平台(G V B P)等硬件产品,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并受到各方关注。“有了自己原创的产品,才有信心去做市场。”史宝龙说。
在中关村梦想实验室,像王博龙、李曦、马栎、史宝龙这样的年轻草根创业者还有很多,他们有着丰富的专业技术,将技术与艺术和市场结合,在跨领域协作中把各种梦想转变为现实。
“四个对接”促创业梦想起步
据介绍,成立一年时间的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主要服务于原创的早期创新创业,目前已聚集产业技术和产业服务两类要素的多家单位,包括中国英特尔物研院、创客空间、华南家电院以及国家新媒体联合实验室、新媒体协同创新中心等。
作为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的具体运营单位,中海投资管理公司负责人柳进军介绍,目前中国的科技创业者主要是有技术的在职人员、院校的老师与学生、从国外带技术回来的创业者,他们往往缺乏资金,没有场地,没有设备,也缺少信息与对接项目,而中关村梦想实验室能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政策、信誉及人才等多方资源。
柳进军表示,目前实验室实现了四个对接:对接原创思想、对接前沿技术(Intel、硅谷)、对接大产业需求(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对接天使投资。
即将大学毕业的马栎虽然下定决心抓住获奖这个难得的机会加入“创业潮”,但在创业初期,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还是让她有些力不从心。首先是资金不足,家人帮忙筹集的15万元启动资金,很快就支付给了面料的购买及员工工资。其次,由于对初创企业缺乏信任感,招工比较困难。第三是一直忙于学习的她对国家政策、公司注册程序及市场都不熟悉。
但幸运的是,马栎得到了许多专业人士的帮助,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为她垫付资金,提供电脑、缝纫机等设备支持,为她配备了“创业导师”,指导她办理各种注册手续等等。同时,梦想实验室还为她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如参加中关村成功人士的演讲会,参加每月一次的实验室友组织的“联席会议”,帮助她到中关村人才交流市场发布招工信息,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
一点一滴的付出和艰辛努力终有回报。目前,马栎创办的北京晨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已设计出了40多款以“衣衣表白”为品牌的系列服饰产品,5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也扩大到200平方米。8月份,“衣衣表白”品牌将在淘宝网上推出,接受市场考验。
北京全电智领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1月在中关村海淀园成立,并入驻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主要专注于高性能C LC通信芯片设计及模块开发。柳进军介绍,其研发出的“家电芯片”,可以通过在家用电器中植入一块小小的芯片,实现远程控制。借助梦想实验室的平台网络资源,这家企业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对接上了位于广东佛山的下游用户,让新产品快速走向市场,运用于珠三角地区的各大家电厂家。
李曦把公司“移”到梦想实验室后也受益匪浅。他说,“公司的资质申请、专利及著作权的申报都是实验室帮忙找专业人士全程帮助办理,这为我们腾出了许多人力物力,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与成本。”
他表示,科技创业团队里的大多数人只会埋头做技术,对市场缺乏敏感性。一次梦想实验室的管理者到公司参观,发现他们的一个大型军工项目中涉及的一个硬件设备很有市场前景,可以单拿出来进行优化升级,这让他们的商业模式一下子豁然开朗。
李曦介绍,目前这款新产品已开发出来,集“电脑、电视、电子白板、投影仪于一体”,有几台设备已应用于一些企事业单位,并已经在申请专利。
创客空间创始人王盛林2011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就一直着迷于新技术发掘。王盛林说,“创客”是指将创意灵感转化为实物的行动者,而“创客空间”缘起于国外的H ackerspace,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实验室平台。
目前在中关村梦想实验室已拥有400平方米场地的创客空间,每周的技术分享会能吸引几十人乃至上百人参与,“记忆座椅”“音乐拉链”“三维巧克力打印机”都是从中成长起来的创业团队。
王盛林说,他接触过许多有创意的点子,但很少有人会去具体实践,也不会轻易把它“展示”出来。为此,“创客空间”每周都要搞一次技术分享会,就是把各个领域里怀揣梦想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交流分享,确立一个点子,大家一起把梦想动手“做”出来。
在“创客空间”里,王盛林为大家准备了“动手”的实验室,实验室里几张桌子上备着一些电脑,旁边散落着一些设计图纸、直尺及各种“小作品”,占据实验室一面墙的格子柜里,小电钻、激光切割机等各种工具可以免费随时取用。
“在美国,把一个创意做出原型来,至少要十几个人、投入十几万美元、花几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是做产品最好的地方,因为中国原材料成本较低,中关村有大量拥有技术并有研发能力的团队,长三角、珠三角还有很多愿意接小批量订单的工厂。”王盛林说。
“这是一个关注梦想的平台,不管你来自什么行业,拥有怎样的背景,只要你有想法,都能来创客空间实现,我们免费提供场所、设备、人力。”
通过早期介入获得未来收益
某种意义上说,中关村梦想实验室自身也是一个创新企业,在孵化别人的同时,也要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这才具备生命力。而近乎公益式的投入,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中关村梦想实验室并不是依赖物理空间为载体聚集和孵化企业,而主要通过开展早期投资、搭建专业技术平台、创业辅导、加强与国际对接、承办创业大赛等灵活的服务模式,不断吸引创业者,形成良性运转,让梦想越走越近。
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的管理单位中海投资管理公司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国有企业。“我们要充当政府职能市场化的桥梁,梦想实验室的成立就是要让这里成为海淀区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试验田。”中海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岐说。
张岐表示,梦想实验室盈利空间经过盘活,现在基本上能满足于入驻初创企业的初期投资。“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一共有9层,其中一、二、九层不属于实验室,可以收取租金;其他楼层,除了为初创企业提供的免费场地,都按市场价格租出去了,这部分收入解决了一些“刚性”需求。
另外,中关村梦想实验室是符合政策支持的“孵化器”平台,每年都能得到政府资金补贴。如去年年底,海淀区政府给予了实验室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入驻的初创企业进行各种运营模式的“孵化”,如技术平台的“共建实验室和映射服务”模式,要素聚集方面的“血亲”模式、投资方面的“房租换股权”模式、项目孵化方面的“征选育配连”模式和辐射园的“定向孵化”模式。“通过早期的介入,获得未来的投资收益,不过我们只做早期,解决市场失灵的部分,因为我们是国有企业,担负的职责主要是公益性,所以企业一旦上市,或有风投、创投介入后,我们就退出。”
为了甄选优质的创业项目,每年4月到8月,由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办、北京中海投资管理公司承办的“中关村数字设计创业大赛”,将在全国范围筛选创业项目。获奖项目将获得5-8万元创业启动金,以及40-60平方米一年免租金的办公场地等奖励。
首届大赛去年4月开启,以“创业海淀、成就梦想”为主题,在全国范围有11所院校近千人报名,征集到数字化应用设计、数字化媒体设计、数字化产品设计三大类作品共812件,涵盖了移动互联网、虚拟仿真、通讯与传感技术、静止数字媒体、连续数字媒体、媒体衍生品、狭义工业设计、时尚生活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9个方面的创业项目。
柳进军介绍,最终“基于北斗二的精确定位应用”“伏龙芝模拟项目”“设计职业人士网络互动平台”“圆宝闹京都系列———重返圆明园”和“‘前言’服装设计虚拟品牌创业项目”等5个项目获奖,由此获得入驻梦想实验室孵化一年的机会。
“对入驻的企业,我们还组织创业导师和社会资本对相关项目进行创业辅导和股权投资,并为其提供投融资、宣传、工商税务登记、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孵化服务。”柳进军说。
据了解,为了使资源最大化,以帮助更多的初创企业,中关村梦想实验室还吸收了一些为创业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北京新媒体联合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该实验室由北京14所大学新媒体研究机构联合成立,为“中关村数字设计创业大赛”提供了丰富的学校资源,在全国各大高校发布信息,组织并指导有潜力的学生团队参加大赛。
北京赛博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在北京新媒体联合实验室的帮助下,参加了首届“中关村数字设计创业大赛”,并获得数字化媒体类铜奖,由此获得5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及46平方米办公场地。”
赛博时代负责人高艳说,“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10多年来,发现专业人才网站往往缺少人才之间、人才与需求单位之间的互动,而社交网站大部分都是综合性的,极少针对某特定人群做细分,也就降低了它的专业性,所以一直就有创立一个帮助设计圈人士交友的网站,但一直没机会实现,也不敢去尝试。正是有了海淀区政府和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的支持,我们才敢于把想法转变成实际行动,注册成立公司,开展设计圈的网站开发建设工作。”
据了解,“设计圈”即设计职业人士网络互动平台,目前已经完成了页面设计及部分后台程序,正在线下测试,预计年底能完成全部开发工作。“我们计划依托北京新媒体联合实验室的高校资源,明年7、8月份组织一次‘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作品将全部在‘设计圈’网站上发布,一方面让学生的作品多一个渠道让外界了解,另一方面提高‘设计圈’的关注度。”高艳说。
尽管刚刚起步,创业大赛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北京新媒体联合实验室2014年将继续参与举办“第二届中关村数字设计创业大赛”。实验室项目运营总监张旭表示,届时他们将对接高校资源,针对学生经验不足、信息不通畅的短板,选择一些项目在命题阶段就跟进,指导他们明确目标,做好商业计划书,让优秀项目能脱颖而出,为中关村梦想实验室选拔更优质的创业项目。
在柳进军眼里,梦想实验室的资金压力并不大。“我们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楼体广告、户外大屏广告也是公司拓展的方向。对入驻实验室的初创企业,我们将在广告宣传上进行优惠,甚至有些时段可以免费。”公司还计划在近期成立“展览展示中心”,目标是打造一个中关村最前端、表现形式最先进的展览展示中心。
“为了让创业企业的项目与国际接轨,海淀区政府与清华科创合作正在美国硅谷筹备设立一个孵化器平台,不久的将来创业中国梦很有可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柳进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