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中国制造业P MI为50.1%,环比大幅下降0.7个百分点,为4个月来最低水平。其中,中、小型企业PM I低于50%,分别为49.8%和48.9%,处于荣枯线以下。同期公布的更多反映民营中小企业运行状况的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 I终值为48.2%,创9个月最低水平。
无论是官方PM I,还是民间PM I,均显示中小制造业企业处境不佳———订单下降与存货增加并存、成本上升与利润下滑同在,更加不妙的是,这一困境未来数月恐难以改善。
中小企业发展之困,即是当下中国经济真实写照。今年上半年,出口、投资和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地方负债和“影子银行”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两大顽疾导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这一下行趋势仍将延续。
温和的增速下行不是最可怕的,中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难题才是必须认真对待和着力改善的。种种迹象表明,决策层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调结构必须优先,稳增长适度让位,再也不能靠出台刺激政策或超发货币注水流动性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革除结构积弊,走向创新驱动,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真正所需,而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则是题中不可或缺之意。
在国内,中小企业早已是绝对大多数,其数量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99.3%。经济低迷、增长乏力之际,广大的中小企业是稳增长、增税收可以倚重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最大吸纳器。当前及未来数年,由于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不断涌入,就业压力持续加大,中小企业可充当吸纳就业主力军。
工信部的一组数据可资例证: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约占整体财政收入50%,提供的全面经济总量已超60%,创造了全国70%以上的新产品和65%的技术创新,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如此重要,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体制机制因素却又如此之多———融资难问题突出,涉企收费偏多偏高,行业性垄断难除,部分行业准入条件偏高,等等。去除体制性障碍,须立足长远,就眼下而言,政府可为之处甚多。
比如,解决融资难方面,流动性无论充裕还是紧张,银行均嫌贫爱富,重大轻小,偏私向公。今年6月份的流动性危机已经明示,要盘活资金存量,更多地向实体经济倾斜,向中小企业倾斜。而民营银行的获准开闸,也有望改善中小型金融机构发育不足窘境,令中小企业受惠,应当力推。
再如,减轻负担方面,无论名义税负,还是实际税负,中小企业税负不可谓不重,且存在名目繁多的行政性收费,减税减负大有可为。今年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下一步,可考虑变结构性减税为普惠性减税,并减少各类显性和隐性的行政性收费项目。
又如,破除不必要的管制方面,须通过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化的市场环境。新一届政府先后三次、共计下放165项行政审批事项,这是良好的开端。至于破除行业垄断,维护市场公平,应为之事仍多。
中小企业活,则中国经济活;中小企业伤,则中国经济伤。在经济调整周期延长和弱势复苏格局延续的大背景下,若决策层从金融、税收、补贴、人才等方面对中小企业予以扶持,加强引导,则稳增长、调结构可期,度过经济难关亦有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