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逼出的试点
重庆首创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013-07-11     □记者 张琴 重庆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重庆市永川区近一年来积极探索建立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制度,将以往处于监管盲区的小型公共资源纳入统一交易和监管平台,实现了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全覆盖,在增收节支的同时也预防腐败。

    小型公共资源交易乱象逼出的试点

    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由于未实行公开透明交易,限额以下的工程及采购项目,尤其是农村(社区)的集体资产资源,基本处于监管盲区,这类小型公共资源交易成为乡村基层贪腐问题的高发区,容易引发群众不满和信访矛盾。

    重庆市永川区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余波说,2012年初,该区对小型公共资源交易的调查发现两大问题:一是交易量大、面广,监管存在盲区。2011年交易1240宗,金额5亿元,基本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实施招投标,存在监管盲区,容易滋生腐败。二是此类交易金额虽然只占全部公共资源交易额的6%,但大部分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成为群众反映强烈、信访矛盾突出的问题来源。该区近几年相关信访举报逐年上升,2010年81件、同比上升50%,2011年96件、同比上升18 .5%,2012年前9个月89件、同比上升17%,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集体资源资产处置成为矛盾焦点,严重影响干群关系以及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市永川区于2012年8月率先探索建设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5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工程建设、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和监理、300万元以下农村公路建设、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政府采购、农村(社区)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及工程建设等项目纳入统一交易和监管。

    永川区监察局副局长张前勇介绍,根据永川区小型公共资源交易相关办法,一套公开透明的交易机制逐渐形成:一是公开交易活动全过程,所有项目必须在公开信息发布平台和永川区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二是监管交易活动全过程,按照大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监管机制和程序对小型公共资源交易进行严格监管,并在开标室、评标室以及过道配备音频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打造统一的电子监察系统,实行交易全过程音视频的同步监控和录音录像。

    从操作层面来看,永川区实行的是政府引导、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在制度层面出台了相关规程,对范围、人员等作出规定;在监管层面分权制衡,经营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三分离,有助于避免串谋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发生;在操作层面统一机构、制度、程序和人员,保证了规范性;在辅助系统方面,建立了评标人员库、项目库和中介机构库,并采取“可进可退”动态管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永川区加大了硬件投入,着力提升监管的信息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程度,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性。

    新措施既增收节支又预防腐败

    实施近一年来,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了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全覆盖,促进了基层组织的反腐倡廉建设。截至目前,永川区23个镇街、6个园区管委会及11个区级重点部门等40个重点单位已建成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项目361宗,交易金额1.3307亿元,实现增收节支761万元。

    永荣镇窝老路改建工程是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后的第一个招标项目,评审限价约290万元,11家建筑公司参加投标,经过公开竞标最终由重庆市海鑫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以约270万元的价格中标,节约20余万元。同样是在永荣镇,通过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洗选厂场地年租金从3万元涨到12万元,采砂场从2.5万元到22万元,给集体组织和村民带来了更多收入。

    “好处太多了,以前就是在电线杆上刷小广告,没几个人能看到,租金非常低。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连重庆市的企业都来了,价格一下上去了。以前怎么做群众都说有猫腻,我们基层干部也说不清,现在都公开了,给集体和村民增加了收入,大家都说好,基层工作和干群关系都好了”,镇长冯科说。

    永荣镇云谷村天山组村民姜兴贵说:“修路省了20多万元,我们村民就少集资20万,村民省钱、干部省心,大家都高兴呀。”社区居民彭荣华说:“出租每年多出9万元,以前觉得那个场地是负担,现在才知道是守着金蛋蛋受穷”。现在的方式一下解决了很多问题,干部搞不了假,业主争相参与,群众收入增加。

    记者见到大安街道铁山村宝树组十余名村民时,他们争着细数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带来的好处,这里910平方米、年租金不到一万元的破棚屋,改造为年租金13万元的孝强超市。社长吴中荣说:“以前村民老觉得承包人跟我们干部有关系,私下分了钱,现在完全公开透明,都说我们工作做得好。”村民刘德清说“以前是烂棚子,路也不好,赶场都不方便,三天才能买到菜和日用品,现在超市有1000多种商品,随时都能买”“以前一年每人分红几十元,现在可以分约四、五百元,肯定好噻”,村民周春说。

    据了解,永川区实施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来,此类信访量近一年来不足10件。

    专家建议推广试点提高公共资源效益

    重庆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康庄表示,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两大意义:一是填补了公共资源交易和监管领域的空白,将金额小、数量多、类型复杂、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型公共资源纳入集中监管范围,通过市场化交易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将小型公共资源交易放在阳光下,保障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性,增强了小型公共资源管理的规范性;二是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解决了公共资源交易单位的自主裁量权过大问题,避免了单位之间的相互推诿,让群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关系切身利益的公共资源是如何通过公开透明的市场交易得到有效利用的,从而消除误解,减少曲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

    “重庆市小型公共资源交易每年总额估计约200亿元,总体上看规模不小,但单宗交易规模不大,而且交易频繁、数量众多,涉及面广且由于贴近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现 实 , 社 会 影 响 面 非 常 广 。 因此,加强有效监管将避免很多问题发生,如预防部门和干部的腐败,减少群众的不满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康庄说。

    重庆大学经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吴永求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全国都基本普及,但是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属于空白,永川区的试点属全国首创,发挥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高效益、防止腐败等优势。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永川区仍就此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一是部分项目未进入财政评审,由于专业知识缺乏,各单位预算最高金额可能造成超量评估;二是制度执行和人员培训还有待加强,由于意识不到位,有个别单位工作人员因不熟悉或图省事,为节省时间删减流程,影响了实施效果。

    康庄建议,制度层面,完善更高层面的制度安排,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强小型公共资源的审批管理,进一步加强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自身的风险防控;操作层面,强化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降低监管成本,提高效率和效力。

    吴永求建议,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此前之所以没有是因为成本,因此要推广必须简化流程,实行全流程网络化管理,或批量处理,才能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才有大范围推广的可能和价值。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