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回升投资向好偿付无虞
上半年保险业企稳回升迹象明显
2013-07-26     □记者 李唐宁 实习生 张蕾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保险行业整体低迷的态势正在扭转。保监会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269.81亿元,同比增长16.62%;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242 .5亿元,同比增长8.97%。保费收入增长、投资收益率回升和减值计提压力减小增加了市场信心。

    分析人士预计,上市险企上半年整体净利润同比平均增速有望超过30%。放眼下半年,保险业相关政策逐一明朗或将使保险公司的业绩好于预期,其中,寿险预定利率改革趋于温和落地等可能对行业回暖产生贡献。

    保费回升投资向好

    处于转型低谷期的国内保险业似乎正在逐步重拾生机。近日,在A股上市的四家保险公司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情况,其中三家公司的保费收入均实现同比10%左右的增长,市场回暖迹象明显。

    统计显示,四大险企2013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共计4968.45亿元,同比增长8.13%。其中,中国平安控股的四家子公司上半年保费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13.05%;中国人寿上半年公司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2026亿元,同比增长9.28%;中国太保上半年两家子公司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9.07%;只有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出现了同比下降,上半年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13.44亿元,较去年上半年559 .5亿元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8.23%。此外,在香港H股市场上市的中国太平的表现更为抢眼,太平人寿和太平财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323.8亿元和52.4亿元,同比增长均近五成。

    虽然A股惨淡,但保险公司上半年的投资收益状况明显向好。根据保监会数据,今年1-6月,保险业总资产较年初增长7.2%。今年前五个月,保险业投资收益率为2.17%,年化收益率为5.21%,较2012年全年3.39%的投资收益率增长明显。

    另类投资渠道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支撑不容忽视。一家中型保险公司的资管人士透露:“以目前保险公司热衷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为例,收益率一般在6%至8%。”而保监会曾公开表示,保险行业另类投资计划平均收益已达到6%。随着另类投资占比的逐步提升,保险资产不仅可以在资产负债匹配上规避错配、防范风险,也可以稳步提高投资收益。

    在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止跌企稳和投资收益回升的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测上市保险公司的中报业绩可观。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上市险企中报业绩将比较可观,主要受益于上半年减值压力较小。其对四大险企净利润同比增速的预计均在25%以上。国金证券研报预测的上市险企净利润同比增速为:中国平安25%到30%,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40%到60%,中国太保60%到80%。

    增资缓和偿付能力无虞

    虽然保费和投资情况都较为乐观,但考虑到股市的低迷表现,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状况难免让人忧心。不过,从机构测试和融资频率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国内险企的偿付能力暂时无虞。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对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测试,截至二季度末,由于股市下跌和保险业务发展,上市险企偿付能力虽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其预测国寿、太保、新华三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分别为213%、278%、181%,这显示出新华保险的融资压力相对更大。事实上,在各保险公司2012年完成再融资后,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到健康水平,上述三家公司分别为235.6%、311.7%、192.5%。去年保险公司的增资加上三季度充分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灵活操作,即便下半年资本市场再有冲击,也不会对偿付能力产生太大影响。

    这一预测与保监会调研结果相吻合。今年一季度末,保险业首次实现全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溢额总计为4418亿元,较2012年一季度末增加1775亿元,增幅为67%。同时,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预测2013年二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将继续维持充足II类水平。

    而从保险公司的融资需求看,偿付能力压力也明显减轻。记者初步统计,2013年上半年,保监会一共批准了19家保险公司的增资方案,增资总额超过260亿元,其中,增资金额较大的有:人保财险增资58亿、人保寿险增资56亿、太平人寿增资25亿,信达财险、中邮人寿均增资20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资险企数有明显下降:在2011年,保监会批准66家公司增资900亿元,15家公司发行次级债600.5亿元;2012年,批准了46家保险公司增资扩股累计636亿元,9家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711亿元。

    对于增资原因,虽然偿付能力依然首当其冲,但为增强承保实力或实现集团经营而增资的亦不在少数。刚刚完成新一轮增资的华夏人寿董事长李飞表示:“只要我们能够确保新战略规划的实施并实现,股东就坚定不移地保证持续增资,满足公司发展对偿付能力的需求。”同时他还表示,不排除年内公司还将继续增资。

    今年对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依旧可以信心满满。从权益资金所占比重看,2003年以来的十年间,保险资金的45%至55%投向了债券,其次是银行存款,约占30%,而包含基金、股票在内的权益投资十年来平均占比仅为13.17%,其余为少部分另类投资。另外,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的一位保险分析师表示,今年是分红险集中给付年,这意味着保险合同满期险企把给付金支付给客户后,其最低资本金要随之降低,这也会减轻偿付压力。

    费率市场化温和推进

    保险市场的低迷态势正在改善,放眼下半年,保险业相关政策逐一明朗或将使保险公司的业绩好于预期,其中,寿险预定利率改革趋于温和落地等可能对行业回暖有所贡献。

    知情人士近日向媒体透露,保险业人身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定价利率市场化改革方案已经敲定,有望近期落地推出,但改革初期可能仅放开传统险的定价利率。

    保险业资深人士认为,从目前仅放开贷款利率的政策来看,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定调,这样的基调也可能传导至保险行业,即短期内采取稳健的保险利率市场化改革方案,也就是先放开传统险定价利率。

    预定收益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承诺给客户的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的部分(还要扣除部分附加费用),构成了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1999年6月以来,寿险预定收益率上限一直被限定为2.5%,尽管市场多次传来寿险定价改革预期消息,却迟迟未能打破2.5%这一天花板的束缚。

    对投保人而言,保险、股票、债券、基金、存款等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和比价效应,而近几年信托、理财产品凭借较高的收益率给保险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保险资产管理规模增速放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基本都不低于一年期定存利率,近几年来,我国一年期定存利率长期维持在3%以上,寿险产品在收益方面的竞争力被大大削弱。

    寿险费率改革的目标,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开现行预定收益。不过,由于费率市场化将导致费率水平下降,因此一般认为,费率市场化构成了对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重大考验。

    有分析人士认为,定价利率放开对存量业务构成压力,但不会对短期业绩构成影响。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指出,“如果新产品便宜,可能会产生以新换旧问题,消费者可能在新旧产品之间进行比对,也可能出现退保行为。但是保险公司业绩主要来自存量业务,因此对短期业绩影响不大。此外,保险公司将更重视保障型产品,但不会诱发价格战。”

    另一方面,定价利率管制的放开,意味着人身险公司在定价权上将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一位保险从业人士也指出,从长期来看,虽然定价利率的放开会导致传统险利润率受影响,但保费价格的降低将有助于提高保险产品吸引力,有助于改革保险机构经营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整个保险行业竞争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