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整顿和治理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正在“加码”。《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工信部权威人士处获悉,目前工信部正在对报送的第二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进行审核,预计11月底前完成,届时将有更多钢厂纳入考核“黑白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工信部将对部分企业采取现场检查等方式,审查力度继续加大,一旦企业进入“黑名单”,后期将会面临差别电价、银行信贷收紧、行政问责等。
“今年45家,占现有产能41.4%,包括宝钢、首钢、沙钢等钢业。我们计划明年还要组织一批企业进行审核,争取把80%现有产能纳入规范管理范畴。”上述人士在日前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他进一步表示,对于符合规范(白名单)的企业,工信部将会同质检总局、环保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给予支持,特别是在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及区域内的兼并重组、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政策鼓励,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对于不符合规范(黑名单)的企业,将采用差别电价、信贷收紧等经济手段,节能环保等法律约束,以及行政问责等措施,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逼迫企业退出钢铁行业。
实际上,今年以来多部门酝酿和出台多项措施治理产能过剩,“首当其冲”的是饱受煎熬的钢铁行业。中钢协统计显示,2012年底国内钢铁实际综合产能约9.76亿吨,按统计粗钢产量7.31亿吨,产能利用率74.9%。(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