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成未来竞争制高点
2013-10-15     □记者 商意盈 杭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前不久,一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姑娘在家中轻击鼠标,就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浙江一家工厂直接订购了他们生产的一套陶瓷杯具。这套价值50美元的杯具几天后就寄到客户手中,而这样的杯具在美国商店的售价将近300美元。

    相较于传统外贸经过多个中间商的层层“加码”、终端缺失,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创业者把眼光投向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直接与国外客户交易。顺应这一趋势,位于杭州下城区的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日前启动运行,各项政策“利好”助力企业“海外掘金”。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大

    一位经济学者曾经就中国制造业“芭比娃娃”的著名故事评论说,中国企业制造芭比娃娃的价值是一美金,最后在美国的沃尔玛卖出去的价格是9.99美金。大量的差价都被中间商和零售商赚取,生产者和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

    浙江一位从事外贸婚纱生意的商人林文新说:“如果一直做传统外贸,我们摆脱不了‘低端加工厂’的困境,一定要掌握终端,掌握定价权。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现在我们的利润可以达到20%,是传统外贸的四到五倍。”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外贸出口增长不到10%,但同期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强劲。2012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两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了25%。此外,国内的中小制造企业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向海外直销,其利润可以由原先大宗采购的5%—10%提高到30%—40%。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杨国勋说,电子商务本身就是重大促销手段,具有海量商品信息库、个性化广告推送、智能化商品检索、口碑聚集消费需求、支付方式简便多样的优势,同时跨境电子商务面对的是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并可以让中间环节“直线化”,消除了暴利产生的土壤。

    海关总署总工程师李小刚也表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是本地扩大外需的重要措施,对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外贸形势下,推动跨境外贸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贸易成本,解决结汇退税等实际问题,切实适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产业园助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据介绍,日前启动运行的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中,阿里巴巴、全麦、创梦谷、顺丰、圆通、探骊、邮政E M S等企业已陆续入驻。记者在园区看到,除了海关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外,园区内设有海关报关服务大厅、通关流水线、公共服务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物业管理、西餐茶吧、食堂餐厅等配套齐全。

    杭州市下城区区长吴才敏介绍,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将在海关总署统一部署下,实施与一般贸易出口方式截然不同的政策。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园区内海关、国检、国税、外管、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之间的流程优化,特别是通过“定期申报”业务,大大降低跨境电商企业货品通关成本,实现电商企业出口货物申报、海关申报监管等程序,实现园区内“现场通关”。

    “简单来说,电商企业的货品可以先出关,再将某个时间的出口总数向海关统一申报。”吴才敏说,园区内的企业还可以享受出口货物的外汇通过外管实现即时结汇;充分享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出口成本。

    全新业态寻找经济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同时,其运作却始终存在“灰色地带”。“在传统的外贸程序中,货物出关采取的是集中申报的方式,哪怕是一只玻璃杯,也是按照一单货物来计算,耗时长、成本高。”杭州一家外贸公司负责人说,此前自己公司所做的跨境电子贸易,一般通过民用通道,但随着销售额的增长,结汇和税收成了突出问题。

    杭州探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超说:“以前出口一单货,我们需要跑海关、质监等十几个部门,非常繁琐。入驻园区后,难以快速通关、规范结汇和退税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各地政府也开始积极探索,尝试利用这一全新业态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了解,2012年8月,杭州、上海、郑州、重庆、宁波正式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成为集跨境电商、保税仓储、智能物流、跨境金融支付的国家政策性试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产业集聚区。

    据介绍,园区将进一步拓展空间,在做强园区一期的基础上,把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在空间上拓展,在功能上升级。初步规划园区核心区一平方公里、辐射区三平方公里,可用于产业布局的土地面积达到1500亩。

    杭州市下城区都市产业创新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章柯说“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是未来外贸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当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已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欢迎相关企业入驻园区或更多地拓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使其成为企业拓市场、降成本的新渠道,成为消费者便利消费的新选择,也成为政府稳外需、扩内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创新手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