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2013-11-13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认为,“政府治理”这一概念是对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现代化的表述,与公司治理概念具有某些共通的地方。首先,政府治理的提出说明下一步的政府改革将是基于法律框架内的改革,所以公报随后就提出了要“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其次,所谓治理,就说明要具有多个主体,他们具有共同利益,又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加以制衡。这可能暗示将来的政府改革,将让更多主体参与进来。再次,全球凡是说到治理这个概念,就肯定会要求信息的透明化,要将相关内容对外公布。这样,行政体制改革既要受到法律制约,又会让更多的利益主体参与到原先政府管控的部分领域,还受到外部监督,就会形成一个自我演进的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汇丰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孙珺玮说,公报中提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有深意。因为通过推进司法体系的独立,可以有效地约束政府行为,防止政府行为越位,充分保护私有产权并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让市场经济真正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服务型政府的定位,特别是结合财政改革预算透明化等一系列措施,将使政府行为“不失位”,为企业经营创造高效友好的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保障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政府的成功转型将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

    进一步简政放权则被普遍认为会是本届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重要抓手。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胡祖六表示,企业家去开厂做投资,要面对很多行政部门的审批,这是最大的资源浪费,非常低效率,也挫伤人的积极性,而且导致腐败。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表示,中国企业在投资上的竞争,其实比的是对政府审批的竞争,而不是看项目本身。取消和下放投资审批权,考验的是政府对市场配置能力的信任程度如何。中国通常存在父母官思维,一旦一个行业出了问题,大家都会觉得是政府没管好。这个观念需要改,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该相信市场的力量。

    不过,简政放权的不应只有中央政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提出,当前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其中包括:执法不公、腐败、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 D P)增长。与短期经济政策调整相比,地方政府改革的推进对未来的意义更为深远。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改革开放的任务还未到位,还面临着怎样在未来经济发展中释放各类企业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构筑增长平台微观基础的问题。怎样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仍然是新阶段要着力解决的命题。明确哪些政府该管,哪些政府不该管,或者说怎样在新的时期把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划清,协调好两只手的作用,依然是改革的重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