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产品到一个产业王国
———金河乳业的成长启示
2013-11-29     □记者 张利民 宁夏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秒思考:

    商机是什么?商机是你在无意之间发现的一个市场机遇,而这个机遇与你产生了链接,则是商机。这个机会首先是为有心人准备的,闫建国就是这样的有心人。发现商机,是任何一个企业成长的第一步,敏锐也罢、机智也罢,如果不加以拓展,商机只是机会而已,不让机会流失才是企业家的灵魂。

    做大、做强,闫建国持续创新,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从奶源合作经营模式的创新,再到产品线的拓展和延伸创新,塞尚乳业可谓步步为赢。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闫建国的格局和境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与牛奶链接到与产业链接,从小农作业到全球视野,从发觉商机到创造商机,闫建国的商业思维模式已经具有独到之处。而这种提升之中,唯一不变的是食品安全的产品要求和造福一方百姓的家乡情怀,正能量和使命感构建了闫建国强大的内心世界。有这样梦想的人方可有大为,心有多远,路就有多长。

    2013年8月,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起因是其所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及相关奶制品受到肉毒杆菌污染,这一事件令青睐国外品牌的国内消费者始料未及,关于乳制品安全的担忧再次浮出水面。那么在乳制品安全事件频出的今天,到底怎么做才能真正保证乳制品的安全?未来的乳制品行业又该如何发展?在中国宁夏的省会银川,就有这么一个企业,在乳制品安全风波一浪高过一浪时,它却能依然保持如它产品般的纯洁。在它的身上,我们或许能够找到答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走进金河乳业,感受掌门人闫建国这个西北汉子和他牛奶产业的传奇故事。

    从酸奶中嗅到商机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因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而被冠以“塞上江南”的美誉。这里有草场3938万亩,优质草场占70%,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据统计,2012年,宁夏奶牛存栏49.8万头,鲜奶总产量646万吨,而宁夏人的人均牛奶占有量曾位居中国第一。

    “非常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再加上我们的碱性水土,这样的条件使我们的奶制品的膻味和腥味非常淡,这是我们这个区域独特的优势。我们的养殖规模和饲养水平具有相当的优势,宁夏奶业是有大文章做的,在宁夏农业里奶产业会成为主导产业。”宁夏金河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建国在谈起自己的牛奶产业时介绍道。

    如此丰富而优质的奶源吸引了不少企业在此跑马圈地,伊利、蒙牛等乳企巨头分别在此建立生产基地。然而,十五年前,在这片广袤苍凉而神秘的土地上,乳制品行业尚未完全兴起,西北汉子闫建国便已经同牛奶结下了缘分,他一早便认准酸奶在宁夏的市场,潜心研究发酵酸奶,踏上前人很少涉足的商业版图。

    说起闫建国同酸奶的缘分,则离不开一间朋友开的茶吧,正是茶吧里发生的一件事,深深触动了他敏感的商业神经。

    “在朋友的茶吧里,我发现很多中年女士特别爱喝一种酸奶,而且很多人因为酸奶成为了茶吧的常客。我就觉得这件事很有趣,如果能把这个东西挖掘出来,让更多的人享用,这不是个巨大的商机吗?那时候,全中国都还没有多少人做酸奶,连北京、上海都没有。”

    通过大量的考察和研究,闫建国发现了酸奶的市场、技术和品种空白,并从空白中找到了商机。就这样,凭着一袋软包装的果味酸奶,金河在宁夏乳业激烈竞争的夹缝中脱颖而出,从果味酸奶到枸杞酸奶、果粒酸奶、益生菌酸奶,再到最新推出的谷物酸奶,产品逐步升级、更新换代,赢得了众多忠实的消费者,在众多产品中站稳脚跟并“一枝独秀”。

    金河的出现,给西北人的日常生活加了点酸酸甜甜的滋味,日久天长,这种味道已经逐渐承载了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和记忆。我们或许不会想到,正是这个西北汉子十五年前的一个举动,改变了他家乡人民的生活,这也是闫建国创立金河的初衷。

    如今,金河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家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市场销售、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化乳品科技企业,是宁夏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也是全国清真乳制品定点生产企业,更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发酵酸奶生产基地之一。闫建国的一句“完全靠质量做到的”让我们能够感受到,金河乳业能够走到今天,依靠的不仅仅是对市场的灵敏嗅觉,更是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控。

    做安全食品的良心坚守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乳制品企业一直在苦苦找寻出路,如何赢回国内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心是当务之急。乳制品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安全,如何才能让消费者重拾对乳制品产品的信心,这个问题依然需要我们一起来找寻答案?

    孙场长是一家牧场的负责人,他同闫建国已经有六年的合作关系,合作初期牧场还只有几十头牛,在奶牛选种、科学喂养、饲料合理搭配等方面都缺乏指导,牧场饲喂管理很难跟上企业检测标准的提高,生产出的牛奶总是达不到收购标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闫建国想到“公司+奶农”的合作模式。公司以资金和设备入股,同时为奶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鼓励有经验的农户养殖200头以上的奶牛,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牧场集群,既能够提高牛奶的品质,也能够更好的把控奶源的安全,也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奶农的利益。闫建国不仅为奶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同时还给予资金上帮助,这样使得农户养殖场发展不断壮大,并且有条件使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增加了农户的收益,也使得他们找到了归属感,成为了企业的一部分,同时还保证了原材料的安全,形成了良性循环。

    细数金河发展历程,掌门人在面对市场这盘大棋局时,始终秉承“安全的、健康的、放心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一原则,把“食品安全”的理念带给每一位员工,正是每位员工一点一滴社会责任的积累,撑起了闫建国和他的“白雪公主梦”。正是这样一群对乳制品有责任、有感情的人,在平凡工作中积累沉淀,才有了乳制品的安全,所以金河乳业能在食品安全的泥潭里独善其身,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当然,安全只是任何食品企业生存下来的第一步,在国内外激烈的乳制品市场竞争中,金河乳业在安全之后还要做什么呢?

    另辟蹊径的产业延伸

    继续走小规模发展、低附加值产品、区域性品牌的被动路子是否可行?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新路子又在何方?闫建国似乎找到了答案,但是他的答案又似乎颇为出人意料,一个以酸奶起家的人,居然口口声声的说“以后我们就不是卖奶的公司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宁夏位于曾经世界著名的经济动脉“丝绸之路”上,这条路也曾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而如今它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今天宁夏乳企同样要走出去,却需要走与历史相反、与发展相同的方向,走向一二线城市。虽然宁夏乳业的独特优势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而酸奶运输半径问题则成为金河乳业跨区域扩张的致命短板。

    另一方面,闫建国面对的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以20年后中国人口达到15亿计算,假定每人每天喝0.5公斤牛奶,那么全中国每天就要喝掉7.5亿公斤牛奶,中国的乳业市场总量将达到27375万吨,大约相当于发达国家牛奶总产量的一半。一边是巨大的市场蛋糕,一边却是无法逾越的运输瓶颈,闫建国需要转变思路,另谋他途。

    “只要能有一个产品,有高附加值,而且又是消费者需要的,那它一定是可以发扬光大的,有了更多的这种产品,中国乳业的发展就会摆脱目前的困境。所以带着这样的一种荣耀使命,我们用了三年时间访遍了全球所有的乳制品国家,用全球视野来聚焦宁夏乳业发展,找到了适合宁夏的高附加值产品,就是我们塞尚的核心产品———优质的蛋白粉。”闫建国向记者介绍道。

    2010年,金河乳业联合银川铸龙、北方乳业,共同打造了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计划用3-5年的时间,建成一个年处理原料奶30万吨的乳品科技园,5个存栏2000头奶牛以上的科技示范牧场,带动50个存栏500头奶牛的现代化牧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技术消化,宁夏塞尚乳业目前已正式投产,生产出的浓缩乳蛋白粉、奶酪和稀奶油等产品,已经远销上海、广州等地。

    而在闫建国看来,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伴随技术的升级,以及产业链优化。一方面,通过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塞尚乳业可以生产出目前需要进口的稀奶油和浓缩乳蛋白粉等产品。另一方面,塞尚乳业通过建立现代家庭农场的模式,将奶农与公司的利益紧密联合,加上专业的饲养,既可以保持奶源质量的稳定,又能降低奶农的市场风险,奶农还能从企业的盈利中得到好处。

    闫建国在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时,整合有利资源,紧盯国内奶产业深加工的市场空白,果断走上差异化发展之路,将手伸进大健康产业领域,是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胆尝试,也为中国奶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