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镇化走偏须倚重市场之手
2014-02-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念着新词儿还在走着老路。

    据媒体报道,江苏常州市很多农民变成城镇居民后只能靠做一些保洁、保安等低层次的工作才能维持生计。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及工厂项目招商力度不大,导致很多城镇化居民一“上楼”就面临着失业。

    此前亦有媒体称,目前城镇化只是“上楼”,距离“人的城镇化”还有一段路要走。网民认为,城镇化一再复制“房地产先行“赶农民上楼”的故事,皆因政策催长。要避免城镇化走偏,真正落实中央的要求,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让其自然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目标应去城镇化率,着力于清除劳动力迁移的体制障碍。

    故辙难改

    据网民“行走在孤单的路上”所言,村镇已经禁止翻盖旧房,均已经拍照存档,要想娶媳妇,置办新房只有去县城买房,或者买城镇化建起来的空置楼房。“变着法逼人‘上楼’,上面的政策到了下面变了味道”。

    网民“郭施亮”指出,据数据统计,当前我国户籍城镇化水平仅为35.27%,远远低于全球52%的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土地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相当迅猛。十年间,城市面积扩张超过60%。相反,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即人的城镇化却发展得相对缓慢。

    这样的城镇化弊端显而易见。用网民“王旭东”的话说,在城镇化进程中,如果建设与“上楼”超速度与加速度,可能会带来高房价及其副产品,就会逆转城镇化的方向,蚕食城镇化的成果。鉴于此,“人的城镇化”必须实至名归。

    政策催长

    在一些网民看来,“土地城镇化”故辙难改皆因政策催长。

    “职业转变、身份转换以及角色转型,都需依靠经济发展及政策辅助,从就业等角度进行缓慢的人口迁徙。而恰恰是其中的地域转移,可以在强烈的政策导向下实现大跃进式的‘一步到位’。”网民“许一力”说,“于是,我们看到了城镇化的断层———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而人口城镇化推进缓慢。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政府越注重土地城镇化,对于能够拉动人口身份、职业转型的产业扶持力度就会越弱,在这种趋势下,人口城镇化的缺口,只能是越来越严重。”

    网民认为,要避免城镇化重蹈覆辙,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让其自然地发展。

    “新型城镇化,不能由政府规划出来,而应由市场说了算。人口流动,是跟着工作机会走的。政府修个羊圈,但羊是追逐水草的。”网民“杨红旭”如是写道。

    纠偏补弊

    网民认为,在实现“人的城镇化”过程中,政府的目标应去城镇化率,着力于清除劳动力迁移的体制障碍。

    网民“刘尚希”说,城镇化是当前改革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城镇化热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要避免城镇化走偏,真正落实中央的要求,让其自然地发展,必须取消城镇化率指标考核,更不能去“保”每年必须提高多少,政府的目标应去城镇化率,转到城乡就业和创业上来。过去保G D P增长的教训———重数量,轻质量———应当吸取。

    网民“屈宏斌”指出,实现人的城镇化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必须清楚人是跟着就业机会走的,因此一个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不是计划出来的。政府应该做的并非规划哪些城市应该有多少人口,而是清除劳动力迁移的体制障碍。网民“许一力”也表示,“现阶段人的城镇化问题,实际上就是现有户籍制度及文化建设等软件配套政策的落实。”

    (记者 张小洁 整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