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垦区”崛起亟待政策护航
面临钱紧人缺、粮食回运难等问题
2014-02-14     □记者 李建平 哈尔滨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苏联解体后,俄远东地区多数农场解散,大片土地闲置,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等国家陆续开始对俄进行农业开发,其中黑龙江的“域外垦区”异军突起。而中俄两国各方面合作的不断深化则为黑龙江垦区与俄农业合作开发提供了重大机遇。不过,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中俄农业合作面临着开荒成本高、粮食回运困难、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

    专家认为,黑龙江省发展“域外垦区”对保证世界粮食安全、扩大对俄经贸合作、维护边境稳定意义重大;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切实为“走出去”企业从事域外农业提供支持。

    “域外垦区”异军突起

    对俄农业开发的项目中,黑龙江的“域外垦区”异军突起,维护和促进了中俄边境地区稳定与繁荣。

    1954年,在苏联援助下黑龙江建成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大型谷物农场“友谊农场”,为我国现代化农场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几十年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牵头在俄远东建设了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友谊农场”,成为俄远东现代农业参观学习的样板,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欢迎。

    “我们种的玉米和大豆亩产是俄罗斯人的两三倍,已经成为当地人学习的对象了。”黑龙江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党委书记赵广民说,从前中国人赴俄农业开发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和效益“新友谊农场”具有雄厚实力,拥有国际一流现代化大机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农业技术,经营土地标准高,种植的大豆秧高、豆荚密,玉米穗大、籽粒饱满,让俄罗斯人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新友谊农场”成立于2011年,是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与东宁华信集团合作组建的综合性农业开发企业,也是黑龙江最大对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目前在俄开发种植土地约60万亩,境外常住人口180余人,年跨境作业人员600多人次,常年雇佣俄当地人员约200人。

    “新友谊农场”场长田立明表示,从长远看,他们生产的粮食,一部分可以直接在当地销售或加工,满足了俄罗斯当地的粮食需求,也可以通过海路运回国内。“域外垦区”维护和促进了中俄边境地区稳定与繁荣。

    赵广民说,农垦牡丹江分局本着先代耕再开发,先做大再做强,先种植再加工,先市场再流通的原则,使俄远东“域外垦区”快速发展。预计2030年,可在俄远东组建60个分场,建成中俄农业经济综合示范园区,实现打造环兴凯湖经济区,覆盖辐射东北亚经济圈的发展目标。

    据了解,苏联解体后,俄远东地区多数农场解散,大片土地闲置,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陆续开始对俄农业开发。但由于缺少对大规模土地开垦、种植、管理、经营经验,以及对当地语言、文化、法规等不适应,导致经营情况不理想,只有黑龙江的“域外垦区”异军突起。

    据介绍,黑龙江垦区对俄农业合作开发有十几年历史,目前在俄远东注册公司10家,有5个管理局的32个农场赴俄从事种植、养殖、农业生产资料加工、粮食处理等开发项目,共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约150万亩。

    钱紧人缺粮食回运难

    大豆回运,俄方关税达20%,回到中方除缴纳2%关税外,还要缴纳6.5%的销售增值税,这使回运大豆价格已高于国内。

    随着“域外垦区”不断向纵深推进,对俄境外农业合作规模也迅速扩大。不过,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干部反映,农业“走出去”综合开发不仅风险多、压力大、成本高、回报周期长,而且还存在合作层次较低、劳务指标减少、粮食回运难等问题,制约了垦区对俄农业发展。

    一是合作层次较低,缺乏产业化支持。“新友谊农场”场长田立明等介绍,受政策、资金、技术等影响,目前对俄农业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领域,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合作层次较低,合作领域较窄。多数农产品以“原字号”进入俄当地市场,价格波动大,很难掌控,有时丰收却盈利不多,受灾还得不到赔偿。

    二是劳务指标大幅减少,人力资源短缺。据农垦牡丹江分局和建三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俄罗斯逐年压缩对外劳务审批指标。2008年,俄联邦发放对外劳务指标56.1万个,2013年劳务指标下降为10.15万。随着俄远东土地租种升温,赴俄进行土地耕种的人将越来越多,但劳务指标缩减,限制了农垦赴俄劳务人员数量,对境外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三是粮食回运成本高,受配额限制。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境外种植农产品必须能够回运。而垦区目前在俄种植的农产品,基本都在本地销售,只有少部分回运,企业普遍反映回运成本过高,尤其在税收方面,除了正常缴纳关税外,还需缴纳销售增值税。一家境外企业负责人举例说,如大豆回运,俄方关税达20%,回到中方除缴纳2%关税外,还要缴纳6 .5%的销售增值税,这使回运大豆价格已高于国内。

    四是境外开荒成本高。据介绍,俄远东大多是荒地,农田基础配套设施差,抗灾能力弱,境外开发企业既要购置土地、农机具,又要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大量生产成本投入,资金瓶颈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多元发展亟待政策扶持

    当前农业“走出去”开发遇到问题,亟待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专家认为,黑龙江农垦对俄农业“走出去”战略,对保证世界粮食安全,扩大对俄经贸合作,维护中俄边境稳定意义重大。对于当前农业“走出去”开发遇到的问题,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搭建资源平台,切实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保障。

    对此,有专家建议,首先建立政府层面合作推进机制。建议中俄两国每年举行国家级农业会晤协调活动,双方相关部门参加,进一步协调、解决境外农业开发合作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制定境外农业开发优惠政策。争取“走出去”企业和农户在综合补贴、粮食和良种补贴、农业境外保险、购置农机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能享受到与国内相同甚至更优惠政策,保护好境外农业开发积极性。

    再次,加强与俄方沟通,解决粮食回运和劳务许可制约。粮食回运应减免关税和增值税,取消粮食配额或加大配额满足粮食回运所需指标;劳务许可证指标和及时签证问题应由政府部门出面协商解决。

    最后,强强联合,延伸域外产业链。着眼全球,加强与国际大型商贸企业合作,建立和完善加工基地、仓储基地、物流基地,形成境外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综合配套的运作体系,促进境外农业产业多元体系形成与发展。由种植业逐步扩大到加工业、畜牧业、木材采伐、矿藏开采等产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