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交易所“暗战”战略新兴产业板
2014-03-10     □记者 吴黎华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对于上交所的探索,我个人是支持和赞许的,因为市场就是要有创新。”在3月9日下午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当被问及对于上交所此前提出要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态度时,全国政协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这样表示,但他认为,交易所不应唯交易量论英雄,新设板块必须论证清楚。

    陈东征说,资本市场的探索和实行,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同时应当符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实际。“第一,要看全局,不能就局部论局部;第二,要看长远,不能仅看眼前。”

    在稍早之前3月7日的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近期,上交所向证监会报送了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初步方案。证监会正按照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总体要求,对上交所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方案进行研究论证。

    在3月8日的记者见面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桂敏杰详细的向外解释了上交所谋划建立的“战略新兴产业板”的设立意图以及其与创业板的定位区别。

    桂敏杰表示,上交所正在研究、加紧论证和考虑在现有市场板块外,另设专门为经济转型升级量身定作的战略新兴产业板,希望通过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推出能够调整一下上海市场的股票结构。在与创业板的定位区别上,桂敏杰则表示,筹划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板定位于规模偏大,基本过了成长期的企业,和创业板有一个错位,也有一些交叉。

    W IN D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的42个交易日中,上证上市公司(959家)的股票总成交金额为3.63万亿元,深证(1578家)上市公司的总成交金额却高达5.42万亿元。从平均换手率水平来看,上述42个交易日中,上证上市公司平均换手率为1.70%,深证上市公司却高达3.18%。

    令上交所感到压力的,不仅是两个市场交易量水平的逐渐拉大,在后备上市资源方面,上交所也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来自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目前正处于上市排队中的主板和中小板企业中,上交所申报的有173家,深交所申报的达285家。而创业板排队的企业则有235家。在本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暨IPO重启以来完成发行的48只股票中,在上交所上市的仅有6家,其余均在深交所上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大型国企改制进程的完成,上交所的上市资源日益减少甚至枯竭是预料之中的情形,这也是上交所此前几年力推国际板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国际板短期来看成型的可能性不大,为了避免市场地位的弱化,上交所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IPO融资定位,这可能是研究推出“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最主要原因。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