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8日- 6月15日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本次展览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重要庆典活动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次莫奈专题特展。
莫奈一生都在用上帝赐予的这双眼睛追逐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光影,捕捉瞬时的永恒。他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印象”。在印象派崛起的过程中,莫奈扮演着坚决的推手角色,虽然他不是印象派惟一的创始人,却是彻底贯彻印象派主义及艺术的大师。正是由于莫奈的坚持,使得印象派成为画史上重要画派之一。
傅慧敏/文
1857年,莫奈遇到启蒙老师欧仁·布丹,从此开始风景画创作之路。莫奈非常执著于室外作画,不论阴晴寒暑,他都不在室内工作。
“一天夜里,我的噩梦一个接着一个;我梦见笔下的教堂不知怎么倒了下来,压在我身上;其颜色好像变成了蓝色,但很快又变成玫瑰色,最后竟又变成了黄色。”干草垛、教堂、国会大厦,他的很多画幅都是以系列形式呈现,不厌其烦地表现同样的物体。建筑本身被厚厚的冷色光影所包裹,令人目眩。
1893年,莫奈买下了邻近的一块土地,挖了一个池塘,引入塞纳河水,池边小径弯曲环绕,贯穿各个花丛。他雇了5个园丁帮他打理花园,经营花园和作画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普鲁斯特曾描绘莫奈的花园:“色彩已经调妥,美妙无比;色调已经形成,和谐悦目。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花园,更是艺术,一幅取材自生活,充满生命力,在自然中完成的大作。”
莫奈出生于巴黎,少年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讽刺漫画家。漫画教给早年的莫奈观察自然的方式。布丹———莫奈少年时期一位重要的老师对他说,“要学习怎样观察,学习将海洋、天空、动物、人物和树木表现得像大自然所创造的那样美丽、纯真,具有鲜明性格”,还提醒莫奈“要顽强地保留那十分宝贵的最初印象,抓住对象最为深刻的那一瞬间”。
1895年,莫奈画了第一张有日本桥的画,到1900年共 画 了18张 日 本桥。1900年底,莫奈 初 次 展 出 他 从1899到1900年的《 睡 莲 》 , 共13幅。睡莲绘画是莫奈晚年最后的创作活动,画上的睡莲若隐若现,浮在水面延绵不绝,与其年 轻 时 的 作 品 相比,显得更加地安静与温和。晚年的莫 奈 几 乎 足 不 出户 。 在 近2 0年间,他常把画架支在水边,一连几个小时静坐在睡莲池畔 , 描 绘 不 同 季节、不同气候和一天不同时刻里,花与水在光的闪烁与风的流动中变幻颤动的效果。
1911年妻子的去世使莫奈变得孑然一身,“画画的时候我不时地想着她”。然而悲伤因为眼疾的忧虑而加重。1912年,莫奈被告知患上了白内障。晚年的莫奈谈及自己梦想的室内装饰设计时说:“我花费了八九年时间,一步也没有离开,后来由于难言的悲痛我不得不突然停止工作。”经历治疗与调整后他“试图恢复调色板上消失了的新鲜色彩,但是精力白费,徒劳无益。我的油画变得越来越浓暗,越来越像古典大师的作品……当尝试结束,我把它同以前的作品相比较,我被疯狂的愤怒压倒了,用小刀把所有的画布都割破了”。这一时期他画面上的那座日本式拱桥也覆盖着厚重的藤索,浓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