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今河南新郑一带),起势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蛮荒之地,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见山需烧荒,遇水需搭桥。《左传·昭公十二年》中形容楚人建国的过程是一场“筚路蓝缕”“跋山涉水”的艰难奋斗史。恶劣的生存环境及与中原相距甚远而导致的相对落后的社会形态使楚人把超自然力量赋予万物,并作为神圣的对象加以崇拜。《淮南子·人间》曰:“荆人畏鬼”,《汉书·地理志下》记载楚地之民,“信巫鬼,重淫祀”。以祖先、鬼神崇拜为主导的原始宗教和巫术观念,体现在了楚国漆器纹饰和色调上,也反映出了楚人的全部生活愿望和文化准则。
楚人把凤鸟视为自己祖先祝融的化身,据《白虎通·五行篇》载:“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在楚人眼里,凤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形象出现。对于凤的象征意义,楚人显得独具慧心。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便自称是“不鸣则已,鸣将惊人”的凤鸟;屈原也常以凤自喻:“凤凰在·兮,鸡鹜翔舞”;宋玉曰:“众鸟皆有所登栖兮,风独遑遑而无所集。”这都说明了凤的天赋异禀、卓尔不群,因此自然受到巫风浸淫的楚人的膜拜。他们相信人死后的灵魂不灭,可以升天或入地府,那该通过何种介质来连通这人间与天界?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早有“跨凤上天”的故事,《荀子·解惑篇》有说:“有凤有凰,乐于帝心。”看来凤便是这灵物了。本来就因为原始氏族的祖先崇拜就尊凤的楚人将凤赋予了“巫觋”的神通,“它不仅是楚人心目中的神灵,更是巫术仪式中的一个工具和组成部分,具有非比寻常的神巫力量”。漆器上的凤鸟纹,灵动飘逸,瑰丽多彩,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除漆器外,青铜器、玉器、丝织品也均或饰以凤纹,或本身就是凤形。
楚人特别偏好红、黑二色,大多楚国漆器均“墨染其外,朱画其内”。楚人的尚赤情结同样与祖先崇拜和巫文化背景相关。先祖祝融氏曾担任“火正”之官,古代的火正还是从事祭祀的宗教大巫,他既“观象授时”又具有巫术特长,“给潮湿的南国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楚人因此形成了特殊的崇火信仰。火为赤色,楚民族便具有了尚赤的风俗。楚国的建筑和器物也以赤为贵,在楚先民的观念中,火的燃烧(红色)和火的熄灭(黑色)使人想到出生和死亡,所以红色是英勇、悲壮、激烈、旺盛等精神状态的象征,而黑色即象征着死亡和黑暗。对生之向往和死之恐惧激起了楚人对红、黑两色的膜拜和敬畏,同时也是楚人先祖原始思维特质的延续,抽象的色彩意识因为历史的沉淀而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楚人巫文化的熏陶之下,楚国漆器向人们展现的是一个充满了幻想与神话的神秘艺术空间,从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楚国人身上散发的那股原始又丰富的活力及混沌又热烈的豪气,也能感受到楚人别样的浪漫情怀与不俗的审美意识。
邢小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