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完善叠加期财政政策
2014-05-15     □闫坤 张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4年第一季度,世界经济呈现“三明治”式的复苏格局,美国和中国分别发挥牵引和支撑作用,而欧盟、日本、新兴工业化国家等则处于夹心层的状况。中国经济进入到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

    ●2014年的财政政策处于三项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叠加期:一是完善积极财政政策框架,二是在财政的动态改革中,改善和优化经济社会环境,三是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作用。2014年的财政政策要围绕着上述三个方面做好建构和完善工作。

    2014年第一季度,世界经济呈现“三明治”式的复苏格局。美国和中国分别发挥牵引和支撑作用,而欧盟、日本、新兴工业化国家等则处于夹心层的状况。中国经济进入到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完善处于三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叠加期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财政改革,在宏观调控中更好的发挥财政作用。

    世界经济正处于全面复苏的起步阶段

    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凭借其强大的市场修复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逆工业化、泛信息化和新能源革命的推动下,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则凭借自身的强大竞争力、“世界工厂”的产出能力、新型城镇化的扩张潜力等,与全面深化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欧盟、日本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则多数处于经济复苏期的起步阶段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时期,结构性矛盾突出,利益格局复杂,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属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夹心层”,既需要获得外部良好的支撑力,也需要分享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的牵引力。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完结

    美国经济已经完全摆脱危机的困扰和陡然下行的风险,进入到经济的初步繁荣期,并将开启约50个月的繁荣期。自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到预测的2017年年末,预期本轮经济周期的复苏与繁荣期将达到102个月。

    2013年12月,美联储宣布逐步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进程。我们预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会包括4个阶段来逐步推进,主要有:

    一是购买资产规模削减阶段。当前正处于这一阶段之中。预计该退出进程将以每月减少100亿美元的方式直线进行,至2014年第三季度完成资产购买计划的全面退出。

    二是持有资产的减持和结构调整阶段。美联储也将启动资产负债表的瘦身计划:总体退出计划可能会长达3年左右的时间。在资产市场形势稳定的情况下,美联储将采取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优先退出的方案,对于持有的联邦政府债券将采取期限转换的方法,保持持有规模的稳步缓慢调整,以对冲利率上升压力和投资风险。

    三是释放存款准备金,有序紧缩资产负债表。美联储与商业金融机构之间“资产—货币”纽带将进入到调整期,美联储一方面主动减少持有的商业金融机构的资产凭证或证券,另一方面鼓励商业金融机构“回购”联储持有的有价证券,从而启动有序紧缩资产负债表的进程。

    四是全面减持联邦债券和机构债券,适度推高市场利率和推进政府削减预算赤字,防止资产泡沫累积和经济过热压力。这一进程预计在2016年下半年启动。

    日本的经济形势与消费税调整的影响

    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速预计将达到2%左右,延续安倍首相经济刺激所带来的增长效果。2014年,日本政府将启动安倍的“第三支箭”,产业复兴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以期在日本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强力启动日本的基础设施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改造和新产业的投资与培育。从日经指数等先行指标看,今年以来产业形势良好,有望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支撑力量。

    但为化解财政风险,降低政府债务负担,日本政府启动了消费税改革。消费税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日本财政改善提供动力和路径的同时,还将对日本的消费带来明显的冲击和影响。考虑到日本消费结构中耐用消费品占比较大的情况,消费税改革将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的扰动。

    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

    当前,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增长方式的转型期和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相叠加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凸显、部分资产泡沫的风险加剧都对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影响和冲击,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

    中国经济增长区间稳定

    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但仍在预定的区 间 内 运 行 。 一 季 度 国 内 生 产 总 值128213亿元,同比增长7.4%。我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放缓和保持在8%以下的增速达到17个季度。在经济增速不断放缓的同时,就业状况基本保持稳定。

    增长动力良性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第一产业增加值777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7587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62850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0%,产业结构呈不断优化的局面。增长动力上也呈现出良性调整的局面,内需的贡献率继续提高,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收入分配结构小幅优化,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793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超过G D P的7.4%的增速水平,企业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有所提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同比名义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超过G D P的增速水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市场“拐点”渐趋明显

    一季度,房地产市场的形势陡然恶化。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速大幅度放缓,销售额明显减少,房地产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且需求不足形成市场隐忧。

    财政政策处于建设与深化改革叠加期

    一季度,财政运行环境总体平稳。随着财政改革的推进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启动,财政的压力也显著上升,尤其表现在财政收入与支出需求之间的平衡上,对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现代治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4年的财政政策处于三项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叠加期:一是落实全国“两会”要求,完善积极财政政策框架;二是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率先破局,在财政的动态改革中,改善和优化经济社会环境;三是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作用,既发挥引导牵引作用,又做好支撑平台。2014年的财政政策要围绕着上述三个方面做好建构和完善工作。

    继续推进积极财政政策

    提升财政支出效率,完善财政政策运行机制。第一,要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第二,要减少财政资金的分割和固化,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第三,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安排,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第四,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优化税收政策结构重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效。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导向来优化税收政策。政策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维护公平,二是推进创新,三是拓展市场。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控和化解财政风险。一是要防控财政风险。要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推进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和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二是要化解财政风险。要进一步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举债管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三是要在科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支持符合市场要求的政府举债机制。要研究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四是扩大市场准入,实现利益共享。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和运营。

    担当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基础。一是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二是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三是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审核预算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四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中央财政预算因政策需要可编列赤字,在政策调整后分年弥补。五是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公平竞争环境。六是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明确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支出范围和重点。七是加快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性和效益性为目标,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一是继续推进“营改增”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抓紧研究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的政策,启动对建筑业和金融服务业的“营改增”改革政策设计和运行管理层面的研究工作。二是实施鼓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三是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四是进一步扩展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五是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六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进程。七是加快推动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

    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同步发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研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支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工作。

    以保障供给和调控需求为两个基准,完善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一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等。二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健全对低收入群体补助政策。四是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策落实力度,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坚持分类管理、完善市场,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改革发展。第一,区分教育的公共性层次,完善针对不同教育类型的财政支持政策。第二,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三,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 财政部科研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