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海之心”通世界
2014-07-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1年4月29日,英国伦敦正在举行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世纪婚礼。很多人送去了祝福,其中,来自中国贵州的一套茶具和一罐名为“点犀红”的茶叶得到了新人的喜爱。

    “点犀红”取自“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意,有祝福新人美满和谐、心心相印的吉祥寓意。送出的茶叶,由遵义市茶产业龙头,湄潭的兰馨公司所出。在茅台酒之后,茶叶将成为遵义市在世界上打出的另一张名片。

    “茶海之心”的茶旅一体化

    丛山深处的贵州凤冈县永安镇有一片“海”,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西部茶海”。田坝村便散落在这片“茶海”之中,因为有万亩茶园风光,被人们称作“茶海之心”。

    久旱初雨的黔北大地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田野上,茶林相间,黔北民居星罗棋布;绿色浸染的土地上,三五成群的人们正采摘着姗姗来迟的茶芽。

    田坝村土壤富含锌硒。凤冈茶叶通过欧盟414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食品安全指标的检测,先后出口到德国等欧洲多个国家。

    2008年以来,凤冈县充分将这一特色农业资源与旅游相结合,创新和探索“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

    “当地村民有的当上了茶庄庄主,有的搞起了茶叶加工,有的跑销售。”凤冈县旅游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云龙说。

    在村民陈江的茶庄,各地茶商让他应接不暇。“今年受气候影响,茶青要比正常年份晚一个月,他们都等不及了,今天来的20多个有一半是省外的,有的来订茶叶,有的直接把才生产出来的新茶拉走,有的则是来谈旅游接待事宜。”忙碌间隙,陈江对记者说。

    2008年之前,陈江只是一个普通茶农,一年卖茶青收入最多五六万元。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他建起了当地第一家茶庄,拉开了凤冈“茶旅一体化”的序幕。

    几年来,随着茶叶加工能力的增强,陈江的茶叶销售范围也日渐扩大,在河南、山东、深圳、重庆、湖南等地设有销售网点,省外销售人员100多个。

    随着茶庄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陈江的茶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开展得如火如荼。“节假日期间,房间爆满,游客吃饭都要排队,去年旅游这一块进账近百万元,加上茶叶生产和加工、销售,总收入近3000万元。”陈江说,“目前正进行三期建设,扩建一栋旅店。未来5年,我还准备扩建厂房生产出口茶。”

    如今,田坝村已有28个茶庄。休闲节假日,人们在享受茶园美景的同时,还可以吃到特色茶叶菜,品茶,看茶艺表演,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山上还有自驾游营地,游客可带帐篷来露营。

    “茶旅一体化”促进了田坝村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快了民众致富步伐,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羸。去年末,田坝村茶园面积4万亩,其中有机茶园上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以田坝村为核心的“茶海之心”景区有69平方公里,茶叶生产、销售、旅游接待等吸纳劳动力近2万人。

    陈云龙说,景区去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凤冈将在全县推广以茶代旅、以旅促茶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让茶叶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让绿色成为吸引世界的一张名片。

    小县城办起国际茶博会

    每年的5月28日至29日,湄潭县都会承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作为世界茶人的盛会之一,研讨会在杭州、昆明、广州、重庆、西安以及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举办过。在中国西部一座小县城举办这一茶界盛会,这还是第一次。

    23岁的李鑫是湄潭县永兴镇的一名农民,听说要举办茶博会,他和家人一起来到活动的举办地———湄潭县“中国茶城”一睹究竟。“看到了文艺表演,品尝到几百元一斤的上好春茶,真是不虚此行。”他说。

    地处贵州北部山区的湄潭县生态优越、茶品上乘、茶文化历史悠久,抗战时期湄潭曾设立中央实验茶场,并与西迁湄潭教学的浙江大学共同筹办湄潭省立实用职业学校。湄潭一度成为中国现代茶叶科研、种植推广、人才培养的中心之一。

    走在湄潭,随时随处都能看见茶的建筑,感受到茶文化。坐落在湄江河畔火焰山顶的大茶壶被誉为“天下第一壶”,该茶壶高73 .8米、最大直径24米,与茶壶配对的茶杯也高达16.8米。“这座茶壶实物造型既是湄潭县的标志性景观,也是茶文化融入这座小山城的缩影。”湄潭县文联主席岳龙说。

    曾是中学教师的洪明珍老人,漫步欣赏茶博会期间展出的100多张湄潭茶园风景照,这勾起了她许多美好的回忆。“教书的时候,每到采茶季,我都要带着学生帮茶农义务采茶。退休之后,常和老伴登茶坡、赏美景。看这张照片里桃花盛开的茶园,我还带学生去过。”

    遵义黔茶香飘全球

    目前,遵义全市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分别占贵州省的30%、42%和35%,均名列全省第一。

    截至2013年12月,遵义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52万亩,被中茶协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现有茶园主要分布在湄潭、风冈、正安等9个县,涉茶从业人员约100万人。遵义市全市茶叶综合产值达67.1亿元,且这一数字正在不断增加。

    茶叶已经成为遵义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仅湄潭翠芽的品牌价值就达到了12 .27亿元。茶叶加工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步伐加开,湄潭、风冈、正安等地加工企业集群效应显现。全市一半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车间,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

    据研究机构检测,湄潭的兰馨茶叶所出的“兰馨雀舌”,在连续几年的检测中,品质均一,并未出现常见的茶叶年份差异。这令业内专家都很诧异,品质标准统一对靠天吃饭的茶叶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文化产业专项基金的扶持下,遵义的茶叶正代表着黔茶走向全国和全球。在采用了集群化生产的模式之后,产业链得到延伸,逐步实现了从春茶向春夏秋三季并重的生产转变,并且对茶产品进行了深加工和细加工,进一步提高了茶叶的综合利用率。

    在此基础上,黔茶联盟还充分利用了现代互联网网络平台,采取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商家联姻的方式,同时,在全国发展了上千家网点、实体店、连锁店和一体化经营店等,把黔茶和茅台一起打响了知名度。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