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钱屡被挪用暴露监管缺位
2014-07-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北京市审计局对全市40个一级预算部门2013年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开展审计发现,保障性安居工程部分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部分项目资金违规使用,审计发现建设单位将1.8亿元廉租房保障金用于偿还商业贷款,将1.8亿元公租房建设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网民认为,保障房建设资金被挪作他用屡见不鲜,表明保障房专项资金的流动路径出了问题。缺乏对资金的持续跟踪管理,给资金挪用提供了可能。网民建议,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的同时,亟须弥补制度漏洞。

    谁的奶酪

    有网民指出,保障房资金被挪作他用屡见不鲜。就在几天前,审计署刚刚披露了93.7亿元保障房工程资金被挪用和骗取问题。

    据报道,审计署18日发布的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有237个项目或单位挪用安居工程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专项资金78.29亿元,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开发、还贷出借、投资经营、弥补工作经费等非安居工程支出;38个单位和部分个人通过虚报资料、重复申报等方式,套取骗取棚户区改造资金15.41亿元。

    “93.7亿元的资金,本可解决一大批民众的居住难题,可它却被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国企挪作他用。一些地方政府开口总不离民生,暗地里却把安居工程资金当成‘唐僧肉’,真是莫大讽刺。”网民“祁连狼”说,保障房资金俨然成了某些人非法获利的“奶酪”。

    监督缺位

    保障房建设资金挪用问题为何一犯再犯?有网民认为,违规代价太低是一个重要原因。

    网民“韩涵”称,资金挪用被查出,大不了归还、整改。公众至今都很少看到,有哪些单位和部门因挪用安居工程资金而被点名、处分的,也几乎从未听闻有监管部门对资金挪用承担连带责任。责任链条断裂,怎能给违规部门和单位以震动,促使其彻底查补管理漏洞?怎能以儆效尤,让官员形成对民生资金的敬畏?

    在一些网民看来,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缺位。

    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于资金的跟踪管理不到位。有网民指出,目前,银行贷款、保险资金、债券等是保障房专项资金的重要来源,资金来自各方,难以统一管理,给监管增加了难度。而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下发到地方后,又缺乏对资金的持续跟踪管理,给资金挪用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未能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网民“韩涵”表示,由于安居工程资金的筹集、划拨、使用,多只在行政机关和管理部门内部公文来往,公众不能了解详情。极不透明的管理,给一些单位违规造假带来了便利。

    “栅栏”待修

    对于业已暴露出来的问题,网民希望追查到底,同时相关司法须跟上。网民“吴江”表示,假如审计仅仅是审完拉倒,便不再过问,则无异于一只“没牙的老虎”,当然也就起不到任何震慑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资金监管亟须加强。有网民建议,应该专设部门监管保障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同时,保障房项目建设的资金、进度等相关信息应该完全公开、透明,并接受舆论和社会的监督。

    “作为一项战略性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必须得到强有力的保障。而保证每一分钱都用于保障房建设,或许是比筹措资金更困难的事情。在这方面必须进一步严格纪律、严加监管和审计,保证保障房建设的‘奶酪’能够完整地送到群众面前,而不被任何对其垂涎欲滴的人偷吃多占。”网民“祁连狼”说。

    (记者 张小洁 整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