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华洋品牌陷入多事之秋,继液晶面板、奶粉、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的洋品牌因“作奸犯科”遭调查之后,汽车、软件行业成为中国执法当局的最新目标。
一些分析人士将中国旨在反腐的“打虎”行动与商业犯罪调查相联系,并干脆给后者冠以“打洋虎”称号。而本轮商业执法行动以其空前的规模、力度,正在对国内商业生态产生深刻影响。
一系列最新商业执法行动有三大显著特征:一是所涉及的多为消费、物流、价格、行业规范等国计民生重要领域;二是调查的问题为行业垄断、商业贿赂、食品安全、医患关系等改革破题关键环节;三是打击目标多为在华经营多年、富可敌国,且被认为是手眼通天的“洋老虎”。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有外媒为之鸣冤叫屈的洋品牌,在遭到调查之后,非但没有调动其强大的法务部门,与执法部门对簿公堂奋力维权,反而服服帖帖、自己主动整改。从奶粉到汽车,往往是一家遭调查,百家忙抱佛脚:要么主动把过高价格往下调,要么主动与执法者沟通以求得宽大处理,要么取消某些霸王条款买好消费者。
相关洋品牌心虚、露怯的背后,是其在中外市场长期搞双重标准,对其在华分支机构违法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利用中国立法、执法方面的不尽完善之处,在商业操守、道德标准上,奉行就低不就高、随行就市操作,以便确保市场优势、巩固垄断地位、固化超额利润。
资本本性逐利“洋老虎”能量非凡,这决定了执法者若不对“洋老虎”加以管束,就会出现福喜向黑窝点小作坊看齐,奔驰向路边修造厂看齐,葛兰素史克向黑心医院看齐,微软向网络黑客看齐的怪象。长此以往,惯于吃独食的“洋老虎”会造成垄断横行局面,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绊脚石,为相关领域的改革添乱、添堵。
应当看到,商界“打老虎”行动,与中国市场化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强化市场监管、反腐风暴彼此呼应,其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剑指非法既得利益者,推进中国社会经济向现代化、法治化、公平化方向不断迈进,与全球先进的市场管理模式深度对接。
现代商业司法实践的两项重要特征,一是抑强济弱,保护消费者利益;二是树立行业标杆,维护市场秩序。在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日趋健全基础上,中国执法当局针对商业犯罪的一连串组合拳,符合上述特征,初步实现了以执法促进行业整肃、市场公平、体制改革的效果。
今后,中国的商机会更多,市场会更大,但竞争会更激烈。“洋老虎”应该认清大形势,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顺应中国日趋法治的商业环境,老实做事,厚道做人,避免犯颠覆性错误。 (傅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