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中国未必是“渔翁”
2014-08-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围绕乌克兰危机,美欧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正上演一出制裁与反制裁的对手戏。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西方世界越乱,对中国越有利。

    持渔翁之利论者主要论据有二:其一,西方与俄角力,俄油气出口、农产品进口更依赖中国市场,从而增加中方议价权,中俄贸易将更多地以本币结算,更多俄资本将投向中国金融系统,从而利好人民币走出去和中资银行;其二,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西方与俄缠斗,减轻了来自西方对中国的遏制压力,利于延长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

    持上述论点者忽视了基本的经济细节。

    首先,俄罗斯经济规模有限,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且增势不佳,今年上半年仅微增1%,在西方制裁之下有经济失速、资本外逃、通胀高企、市场萎缩之虞。在此背景下,期待俄方持续大幅增加进口中国商品显然不现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俄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贸易结构不平衡。当前中俄贸易额尚不足千亿美元,中国是俄罗斯头号贸易伙伴国,而俄罗斯仅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国,甚至排在马来西亚、巴西等国之后。可见,即便西方制裁利好中俄贸易,对中国而言充其量也仅利好局部行业。

    其次,在能源合作方面,欧盟多国严重依赖俄方供应,抵制俄方油气无异于自扼咽喉。短期看,俄罗斯油气出口并无大碍,谈不上更加依赖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中俄已达成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销合同,中俄能源合作框架基本成型,加之中国一直奉行能源多元化战略,能源进口的大头依然是阿拉伯世界,俄方所供油气占比不高。即便俄欧围绕能源斗法,对中国影响也很有限。

    其三,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自然的过程,俄罗斯因素不会对此产生质变性质的影响。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结算货币。目前,中国周边近30个国家普遍使用人民币结算对华贸易,而俄罗斯仅是其中之一,且远非关键环节。加之用本币结算贸易,早已是中俄高层共识,西方制裁不过是加速中俄落实共识。简而言之,中俄贸易本币结算之于人民币国际化,可算是锦上添花,但绝非必要条件。

    由此可见,西方与俄交恶,不会带给中国多少经济上的渔翁之利。那么中国是否有机会在地缘政治和大国战略方面有所斩获?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判断中国的战略利益何在,实现利益的途径是什么?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头号贸易国、头号出口国,中国正处于从地区强国向全球性强国迈进的过渡期。历史赋予中国的独特战略定位、现行国际贸易投资安排、中国自身资源禀赋等多重因素决定了,中国的强项不在兵刃,而在经贸,中国的进身之途不是大国争斗、合纵连横,而在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正因为如此,中国才确定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才要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大战略,编织区域经济利益网络,促进中国的资本、技术、市场等优势要素走出国门,转化为区域联动、一体发展的动力之源。相应的,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管控大国分歧、避免卷入纷争,确保自身稳步崛起,是中国的长远利益所在。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大国利益共生化时代,地缘政治的含义较之以往大为不同。冷战时代以及之前,国际贸易、投资相对割裂,缺乏一体化安排和多变机制,东西方地缘政治关系是平面化的,大国互动更多地表现为对抗、争斗的零和游戏。

    就是说,在当今全球经济高度融通的时代,按照“三国演义”式的地缘政治旧观念定位西方、中国、俄罗斯三者之间的关系,显然过于简单化、脸谱化,早已不合时宜。

    正如郭生祥所言,中国只有着眼全局,与各国发展多层次关系,方有利于左右逢源,最终实现较为平滑的崛起。这才是中国真正的利益所在。       (傅云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