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在非洲肆虐半年,一些卫生组织大呼疫情失控,世界卫生组织8日也将西非地区持续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于12日史无前例地批准未经测试和尚处实验阶段的美国试验性新药抗埃博拉血清(ZM app)投入运用。疫情警报在西非经久不息,为非洲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拉响了警报,也促使全球重新考虑对传染疾病的抗击。
此次疫情的暴发和蔓延,和当地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落后的思想观念分不开。不过,致死率高达SA RS六倍的埃博拉病毒袭击人类已经四十年,在全球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一直没有治愈方法,没有任何疫苗和针对性治疗方式。这种情况的出现,和疫情几乎从未走出过非洲,而非洲的医疗水平较低和政府财力不足又密切相关。当地公共卫生体系不堪重负,这些非洲国家无法在短时间内识别这种疾病,并对感染人群隔离,从而导致这种疫情更快速地传播。
从以往情况看,非洲国家的医疗条件和防护措施均非常落后,大规模暴发的几次疫情中,医护人员感染的概率很高。非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急需提高医药、医疗技术、健康保健,建立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体系的大陆。
2011年数据显示,非洲54国中的32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投入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人40美元标准。医疗设施贫乏、外部医疗援助不足等因素是造成非洲人均卫生健康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警告非洲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已经成为阻碍其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许多非洲国家也表示将大幅提高投入,还有一些国家正在对其医疗卫生系统进行改革。
由于疫苗的研究需要投入成千上万的资金,一旦疫情被控制,这些疫苗又不能产生效益,许多私人公司不愿承担巨大的投入。对于偏于非洲一隅的埃博拉病毒,更难有吸引力推动疫苗的研制。不过在经济全球化、非洲又日益受到各国关注的情况下,传染疾病的国际传播难以完全控制,非洲的疫情也并非与己无关。据报道,在疫情严重的三国,有不少外国公民。
从好的方面看,这次疫情扩散或许能推动非洲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变革,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醒各国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对卫生医疗体系的投资,并且推进全球对未攻克疾病加大研究力度,加强全球合作。
有史以来,人类死于病毒的数量难以计数,人类与病魔以及自然的搏斗也从未停息过,一些历史上曾横行一时、被认为是绝症的疾病,已经被人类消灭或基本控制。但密林中的“新兴病毒”仍在肆虐。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有时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未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更应注意与自然的协调与共存,增强与疾病抗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