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参与承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 PE C )投资专家小组公私部门对话会在北京饭店举行。来自A PEC成员的百余位产政学研各界人士,共同研讨如何通过公私合作制(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来促进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A PEC经济体的发展。
参会嘉宾一致认为,在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欧债危机尚未消退,A PEC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和风险。在各国政府手头并不阔绰、世界经济复苏尚不平衡、地区经济尚面临下行风险的情况下,推动A PEC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促进A PE C经济体的长期发展、增加高质量就业,而且对全球经济增长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主题演讲中提出“A PEC -PPP”模式,即在A PEC架构内,通过金融创新推行公私合作制新模式(A -PPP)。相对于传统PPP模式,A -PPP模式下的新型公私合作制将运行半径由原先大多数情况下的单一经济体内延伸到亚太地区经济体之间。
A -PPP模式的基本设计架构是“一库一池”:由A PEC成员经济体共同出资建立“A -PPP中心”,在A -PPP模式下建立项目库(Project Library)和资金池(FundPool)两个特别的机制设计,即建立覆盖各经济体的项目库,同时由主权财富基金、私人部门、机构投资者组建用于本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池“A -PPP互助基金”。
该机制具有减少私营部门投资的项目风险,有效降低借款人谈判贷款条件的交易成本等优点,能够增强基础设施项目对于私人部门投资者的吸引力,提高合作效率。
针对如何通过PPP提升A PE C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中国人民大学还在会上发布报告,并提出了促进A PEC基础建设推广PPP理念,形成A -PPP合作范例,将理念转化为广泛实践的“三步走”路线图。
据了解,多数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公共物品,一直主要由政府来投资建设。在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多数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财政赤字问题,众多经济体在最近几年被迫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难题,据亚开行2009年估算,从2010到2020年十间,亚太区基础设施就需要投入8万亿美元的资金。而为亚太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的主要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限,而且存在程序繁琐及心有余而力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