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14-08-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强责任转作风促提升

    “今年以来,国网山东陵县供电公司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顾大局、转作风、强服务,在保障重点企业、保障居民生活、保障农业生产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教育实践活动与日常工作两促进、两提高。”8月1日,陵县县委副书记、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人对陵县供电公司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促进、两提高的做法作出批示。8月6日,陵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71期简报全文刊发陵县供电公司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断提高电力支撑

    国网山东陵县供电公司主动融入全县经济发展大潮,把“电网建设提质提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竭力保障全县重点项目电力需求,今年以来,为彻底解决陵县项目东区用电问题,新建110千伏北纪变电站一座。针对马颊河生态岛用电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建设35千伏线路7.22千米,10千伏线路36千米。针对“4+2”产业园10千伏线路相对薄弱、停电频发的现象,为“4+2”工业园建设10千伏分支线路8条,解决力驰新能源、聚辰电缆等大型企业用电负荷增加问题。积极响应塑造城区新形象号召,为旧城改造建设架空线路23千米,电缆线路8千米。为配合城区改造鬲津河沿岸景观工程,铺设高压电缆4.8千米,电缆保护管5千米,拆除水泥杆47基,拆除导线3.6千米,服务好全县景观工程。为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问题,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423千米,惠及383个村庄。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确保电力运行安全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网山东陵县供电公司始终秉承“你用电,我用心”服务理念,以高度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将“为千家万户供好电、服好务”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真正把优质服务作为生命线来抓,全面深化“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理念,创新开展为民服务“彩虹蓝天”行动,认真兑现供电服务“十项承诺”,时时处处为客户着想,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积极推进95598全业务集中工作,有效促进了公司行风建设水平。每日通报95598工单情况,不定期下基层明察暗访,严肃投诉举报考核,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让群众满意。急群众之所急,彻查施工单位随意停电和延迟送电行为,推广实施零点作业、带电作业、一停多用,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保障客户良好用电环境。

    大力丰富活动载体,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以“三个一”为载体,开展“客户服务月”活动,每名班子成员走访10家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发展和用电情况,既解决了企业用户的实际问题,又加深了电力与企业的鱼水之情。组织一次“安全用电进企业宣传”,组成电力宣传队,走进多家企业进行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实地帮助企业发现和处理用户侧安全隐患,解决好服务“最后一公里”。举办一期“企业电工培训”,以企业在电费电价和安全用电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组织专业人员对30余家企业电工进行了免费培训,指导企业解决用电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杜绝服务中的形式主义,进一步简化客户上电手续,优化流程,构建“一口对外、程序精简、协同高效、全程管控、依法合规”的业务精益化管理新模式,公司上半年的上电客户满意率实现100%。联合邮政累计设置收费网点600余处,在城乡社区新上自助缴费终端6台,使客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电量查询和缴费业务。   (彭东生)

    “发明哥”李琛催生创新热

    国网山东齐河县供电公司抄表中心主任李琛用Q C成果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累计获得国家专利66项,是山东电力系统获得授权专利数量最多的职工,成为名副其实的“发明哥”。他的专利有32项应用于生产检修、农网改造、电气试验、集抄建设现场。其中,“变压器取油装置”荣获山东省职工创新成果优秀奖、山东电力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他发明的“低压防雷器”填补了国内低压防雷技术的空白,发明的“带电更换熔断器保险的保护装置”每年为企业减少停电时间200小时。作为“扬帆”创新工作室技术带头人,他不仅自己创新,还带出了一支创新团队,在齐河公司形成了创新热潮。

    近日,李琛收到了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8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证书。工作6年来,他已经获得66项国家专利,22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学习不停步

    李琛动心搞发明,要从2010年6月22日说起。那天,他接到了一位大学同学的电话,说申请的国家专利证书下来了。一个电话激起李琛的创新意识:“他能,我也能。”

    恰巧一年一度的电网秋检开始。李琛和同事到客户35千伏变电站帮助进行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电缆位于开关柜内,试验时需要将电缆某一相电压升高,其他两相导体和铠甲层一起接地。但是,该变电站电缆试验相与开关柜的距离过近,产生放电现象,试验无法进行。想了好多方法后,他找到一个伞盖样的塑料绝缘体,对塑料伞盖进行改装,套在进行试验的电缆上,放电的问题解决了。随后,他将这个小发明作为专利上报,结果2011年8月拿到了他的首个国家专利证书。

    从此,他一发不可收。在别人喝酒聊天的时候,他攻读英语;在别人休闲的时候,他准备电学博士考试;在别人花前月下的时候,他撰写科技论文……从2011年拿到首个专利证书到现在拥有66项国家专利,爱学习的李琛相继取得工程硕士学位和注册建造师、计算机高级操作师等资格,成为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然而,他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今年以来,他先后联系山东大学电气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上门请教,不断地充实自己。

    创新孵化器

    范吉刚在齐河公司潘店供电所工作16年,2012年调到营销部计量中心工作。李琛在与他闲聊中多次对他说:“你基层工作经验那么丰富,不搞点成果出来,真是可惜了。”范吉刚的创新激情一点一点被点燃。有一次他俩聊天,范吉刚说起基层单位一般使用钳子安装电杆拉线,速度慢,效率低,还容易破坏扎丝,便萌发了制作好用的安装工具的念头。

    李琛帮着范吉刚查资料、绘图纸,最终研制出拉线扎丝制作工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都多亏了李琛在背后推着我。”范吉刚说。至今,他已获得授权专利18项。

    为了带动年轻人进行技术创新,李琛组织科技创新讲座,召开技术创新研讨会,联系山东大学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来公司指导技术创新,领着大家到省电科院机器人攻关团队参观学习,激发大家的创新热情。截至7月底,“扬帆”创新工作室已经累计申报国家专利203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72项,是省公司系统获得专利授权最多的县级创新团队,工作室获得山东省优秀创新成果1项,另有3项创新成果被省公司授予优秀创新成果奖,被誉为齐河公司的创新孵化器。

    成果重转化

    在齐河县经济开发区,坐落着两个高大的钢结构车间。李琛向笔者介绍说:“这两个车间就是我们创新团队的试验田,发明的专利拿到这里来进行试验、转化,待转化成功后,再全面推广。”

    创新成果再先进,如果不能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效用,就相当于零。2013年,齐河公司建起100亩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将李琛等人的创新成果集中转化。2013年,李琛的“低压防雷器”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低压防雷技术的空白。李琛将该成果拿到转化基地,进行批量试验、生产,目前已生产了3000个防雷器,在全县推广使用。在今年6月份两次雷雨天气里,应用了“低压防雷器”成果的低压智能表、采集器及通讯线无一受损。而此前遇上雷雨天气,以上设备受损率高达35%。

    基地建立以来,已经有80余项专利在此生产制作,有36项专利产品应用于变电检修、台区建设等现场,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王保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