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国最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O rpi组织了一项调查,结果耐人寻味:只有15%的人认为,法国政府是影响楼市的最重要因素。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法国公众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多么不信任。大家已经不大相信,法国政府能够让法国惨淡的楼市重回健康轨道了。那么,法国政府为何“扶不动”楼市呢?
先说说法国楼市目前的情况。2012年以来,法国楼市从“暖季”进入“寒冬”,各类指标频亮红灯。从供给上看,法国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新房开工量不足35万套,今年甚至要跌破30万套,离39.1万套的供需平衡线相差甚远。需求方面,法国2013年二手房仅售出66.8万套,比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的水平下跌了15%至20%。供需之疲软已到了极其明显的地步。
另外,房价也是无精打采,二手房售价自2012年至2014年6月连连下滑,楼市的萧瑟之意清晰可辨。
房地产在法国也是经济不可或缺的一根台柱子。别的不说,就看每建造一套房屋平均可创造1.7个工作岗位,法国政府就不会不重视楼市。不过,从2012年到现在,高喊振兴经济的法国政府虽然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些政策,有些甚至连篇累牍,但成效甚微,“有形之手”始终软绵绵的,眼睁睁看着楼市一天天萧条下去。
法国政府“扶不动”楼市,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在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约束下,法国政府为了降赤字、减债务,不得不采取财政紧缩政策,通过大规模财政支出来刺激楼市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在欧元基准利率的引导下,法国房地产市场利率已经连年创造历史最低纪录,货币政策也失去了强力调控的回旋余地。财政和货币两大手段都没什么存在感,给法国政府调控楼市带来不少困难。
可是,这些客观原因并不应成为法国政府掩盖自己调控能力低下的借口,政策里的种种弊病,实在值得法国政府反思。这里,就把今年3月法国住房部正式公布并渐次施行的《住房买卖与城建翻修规划法》(此法又以前住房部长迪弗洛命名,称“迪弗洛法”)作为一个样本,剖析一下政府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迪弗洛法”归结起来主要遵循三大逻辑:一是“规范”,比如对房租实行框架管理、设定房租最高限额等;二是“保护”,如规定买主在购房时需提供比原先更多的文件,以避免可能的纠纷,强制房东对房屋进行翻修等;三是“创新”,如将移动式住房、可拆卸式住房纳入合法范围、让福利性社会住房的申请更加透明等等。
表面看起来,“迪弗洛法”面面俱到,然而一投之于市场,立刻破绽百出。首先,从房产中介到购房者纷纷抱怨,新的法律要求准备更多的文件,复杂的手续导致交易时间“要多花3周到4周”,这种不便利给楼市吹的不是暖风而是凉风;其次,房地产专业人士,比如法国不动产协会主席让·弗朗索瓦·比埃表示看不懂了。老头子气哼哼地一针见血指出,从这部法律的思路来看,“政府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先刺激供给还是先刺激需求。”你说它刺激供给了?可是给房租限了高,业主们投资房产挣不到钱,谁还愿意进入楼市?你说它刺激需求了?可问题在于,租房价格也没有下降多少啊!
还有一个关键在于,这部洋洋洒洒、论证良久的“迪弗洛法”说来说去,对“减税”这一为数不多的实用工具却避而不用,让人真是感受不到做实事的决心。迪弗洛7月份在接受法国《回声报》采访时为自己辩解说,该法案效果要在两年之后才能见效,说得好听,可明白人一听便知,这分明就是一个“拖”字诀。
由此来看,法国政府“扶不动”楼市的教训已经十分明了,那就是:一不贴近实际,二思路不清,三缺乏诚意。此三点,诚乃决策者的大忌。 (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