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恶化态势还没有结束,上半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双升”。在商业银行表内贷款信用风险加快暴露同时,还应关注非标资产存在的商业银行表外融资风险。由于非标资产已经成为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存在暴露更大风险的可能,因此防范与化解非标资产信用风险,避免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理应成为金融管理当局金融风险治理的重点领域。
非标资产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简称,即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为规避表内贷款规模管控,降低存贷比和风险资本占用,少计提贷款拨备,我国银行体系非标资产增长非常迅速。截至2013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余额达到2.78万亿元。
非标资产信用风险较商业银行表内贷款更为隐蔽。从本质上说,非标资产与商业银行表内贷款并无实质区别,都是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融资。但非标资产涉及复杂的金融交易结构,且交易链条过长,使得实体经济融资风险不易被察觉,因而潜在金融风险更大。
一是基础资产质量整体不高于表内贷款。从业务经营动机分析,商业银行主观上倾向于将更高信用等级的贷款客户留在表内,而选择表外非标资产承接次高信用等级客户的融资需求,这样一来非标资产质量整体上不应高于表内贷款,也就是说非标资产整体不良率或超过1%的水平。
二是非标资产信用风险被隐匿。目前金融市场上派生的很多类型非标资产,大多都有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参与。即使出现非标资产信用风险,也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滚动发行无限承接,非标资产信用风险被隐匿。
三是非标资产信用风险易传染扩散。金融市场典型非标资产的金融交易,往往涉及多家不同类型金融机构。虽然一些金融机构纯粹承担通道角色,但因为我国刚性兑付规则还没有打破,且存在信息不及时披露,尽职调查义务也未严格履行,很难会有金融机构真正独善其终。
四是非标资产风险难以被金融管理当局整体把握。在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市场非标资产统计存在割裂。而混业经营趋势下,不同行业非标资产存在重复统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涉及的非标资产,与信托行业信托受益权、证券行业资产管理计划存在较大重叠部分。此外,一些非标资产通过所谓的金融创新,在委托投资科目内核算,既不计提拨备,也不占用风险资本,从而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消失”。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8月份我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环比下跌0.6个百分点。7月份以来,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放缓。而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与宏观经济周期存在顺周期性,金融资产信用风险加快暴露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