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跨境消费与人民币国际化互助共进
2014-09-1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推动跨境消费的发展,反过来跨境消费也带动了跨境支付,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双方互助共进。”9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在2014中国跨境消费高层研讨会上如此表示。该研讨会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主办,V isa中国独家协办。

    对于跨境贸易活动中支付产品的不断创新、支付方式的多元化,给人民币“走出去”带来的机遇,赵锡军进一步表示,这会使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自2009年7月2日启动以来,已有5年多,实际上,通过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确实在不断加快,到2013年末,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累计金额已经突破10万亿元。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 T )的数据,2013年末,人民币成为第二大常用国际贸易融资货币、全球第八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达1.12%,同比增长率高达15%。进入2014年,人民币已经超越瑞士法郎成为全球第七大常用支付货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新国16条”)中再次提到,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目前跨境贸易的迅速发展仍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赵锡军表示。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进行了大量的渠道、产品创新,疏通跨境人民币融资渠道,使得人民币贸易融资成本降低,投资渠道有所拓宽,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

    此外,货币互换和清算机制的建立健全也推动了人民币跨境结算。根据赵锡军的统计,截至2012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白俄罗斯、阿根廷等1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为1.67万亿元。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分别与巴西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匈牙利中央银行、阿尔巴尼亚银行、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达到7520亿元人民币。

    “跨境贸易的发展、双边及区域合作的加强、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人民币清算机制的建立健全将极大地推动跨境消费的发展。”赵锡军表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