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民间金融风险应疏堵结合
2014-09-2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流动性趋紧等综合因素影响,各地非法集资吸储、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大幅增加。一批高杠杆、高成本扩张企业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逾期违约案件高发,老板跑路频繁上演,我国民间金融风险进入集中暴露期。

    不少网民认为,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所形成的资金缺口,但由于法律地位不确定、监管缺位、风险不易监控等原因,一旦暴露风险容易传导至其他金融机构,并冲击实体经济。在打击非法民间金融活动时,应疏堵结合,将民间借贷活动纳入正常金融监管范围和法治化轨道,置于阳光监督之下,确保民间融资活动合理规范和健康有序。

    风险加大

    网民“律邦融安”称,不可否认,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所形成的资金 缺 口 ,缓 解 了 中 小 企 业 和“ 三农”的资金困难,增强了经济运行的弹性和适应力,但民间金融也存在法律地位不确定、监管缺位、风险不易监控,以及容易滋生非法融资等问题。

    网民“赵伶童”称,近期非法集资现象高发,背后意味着不少企业和项目资金链紧张,被迫借助高成本的违规融资手段来维持运转;企业老板频频跑路,代表着一部分企业资金链已断裂。不断聚集的借贷风险,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民间借贷危机。

    “拖欠银行贷款、身负巨额借贷、改变法人代表、离境出逃跑路等,已成为当前一些出险企业负责人躲避债务的做法。民间金融风 险 存 在 进 一 步 放 大 和 爆 发 趋势,容易传导金融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网民“Y H阳光与风雨同在”表示。

    监管缺位

    网民“张仁藏”认为,民间借贷的走热并非偶然———信贷紧缩、贷款渠道匮乏让不少借款需求无处释放,民间借贷成为不少融资者眼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网民“橙子”说,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担保中介融资、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公司遍地开花。这些中介结构在争夺市场中,以投资理财等名义逐渐演变为加强版、网络版的非法集资。

    在网民“920216”看来,由于监管缺位,民间金融机构暗藏陷阱、真伪难辨。尤其是近两年损害客户利益的非法金融机构频繁出现,给真心想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的民间机构,蒙上一层灰。

    制度创新

    网民“浪淘沙”认为,治理民间金融问题,应疏堵结合,其中最关键的基调是发展。把握好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之间的界限,需要制度上的创新。搞好民间金融改革,关键在于寻找到既满足市场需求,又方便纳入现有监管体系,进行常态化监管的渠道,在这方面,民营银行会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网民建议,规范民间金融可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加快民间融资活动立法进度,尽快出台和实施《民间借贷法》及系列法律规范,将民间借贷活动纳入正常金融监管范围和法治化轨道,将全部民间融资活动置于阳光监督之下;二是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民间借贷活动整顿力度。成立民间金融市场监管职能机构,充实力量,加大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融资活动的监管力度;三是加快改革步伐,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统一金融审批部门,实现金融充分竞争,并将民间资金引入金融行业。  (记者 赵东东 整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