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司面临退市机构选错岂止“眼拙”
据报道,随着四季度逐渐临近,一些已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今年中报继续亏损的企业逐渐敲响退市“警钟”。据统计,全部A股中有21家上市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且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而这21家公司股东中不乏一些基金和信托机构的身影。就今年中报来看,亏损超过1亿元的有8家上市公司,包括*ST超日、*ST仪化、*ST二重等。查看上述21家公司的股东结构,其中不乏基金产品、信托产品的身影。经统计,共计有10只基金、信托产品持股上述21家公司股票。
我们一般人的眼光不行,专业投资机构也有走眼的时候。一旦退市,这些像模像样的大基金、大机构,也都要赔得肝疼。这或许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中国股市为什么退市难。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看来不光是对中小投资者说的,大机构、大投行也要遵循这个道理。最要命的是不长记性,吃一堑而不长一智。另外,机构的内控机制和奖惩制度也要适应市场风险,不能投资失败、高薪继续拿。
次新股频频酝酿重组扭转颓势多靠“外延”?
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的76只次新股中,已经有11只公告了重组事宜,这11只个股全部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且全为民营企业,11只次新股中有7只半年报净利润下滑,其中更有3只净利润为负。从所属行业来看,这些个股分别属于软件、IT、机械、食品、医药等行业。业绩下滑、净利润下滑的企业包括,汇金股份净利下滑70%,金一文化净利润下滑约90%,而东方通、绿盟科技、安控科技这三只个股则存在亏损的状况。
由于股市转暖,近期的重组股一般都受到市场追捧,有的股甚至出现多次涨停板,可谓“重组必涨”。在大市偏向好转的势头上,出现这种状况也在预料之中,但是,从长远看重组前景是否向好,关键要认真分析收购标的质量状况,比如,是否具有较好的成长性,收购定价是否合理,是否代表着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等等因素。对于近期众多重组股股价均有较好表现,更应冷静看待。一方面,股市还没有真正摆脱熊市,许多重组案例属于“能捞就捞一把”,炒作之后立刻就跑。另一方面,许多概念仅仅是停留在实验室,或尚在“烧钱”阶段,距离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远,未必能经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短期炒作可以搏一把,但作长远投资则需要谨慎。
卖墓地股价“效益”齐涨公益性事业如何持续
携“殡葬第一股”的另类抢眼题材,福成五丰自复牌后已连续6涨停,成为市场大热的“明星股”。有消息称,福成五丰拟收购的三河灵山宝塔陵园赚钱能力不俗,虽然只“开业”半年,但具备了毛利高、现金流回笼快等财务方面的优质基因。不过,殡葬行业近年来因暴利而颇受争议。9月11日晚间,福成五丰揭开资产注入面纱:公司计划以5.23元/股的价格,向大股东福成投资发行2.87亿股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三河灵山宝塔陵园有限公司(简称宝塔陵园)100%股权,标的预估值为15亿元,溢价率约181.26%。如顺利实施,福成五丰将成为A股首家以殡葬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看着这个消息,心里有点“拔凉拔凉”的感觉。看来真的可以用墓地赚钱、真的能发“死人”的财?行商逐利,无可指摘,但是还是感觉不那么爽。不断有人嘲笑说,我们的社会今后连“死”也死不起了,上市公司可以依赖卖墓地发财,一定程度上反衬了这种说法。近年来,墓地售价频频刷新高,公墓殡葬业也被视为“最暴利”行业之一。应该质疑的是,这种公益性事业,是否应该由上市公司来经营?如果要经营,也应该在政府干预或财政支持下,成为无利或低利的领域。而这似乎又与上市公司盈利的宗旨不符。投资不讲“道德”,连续涨停其实是投资者看中了垄断生财且财源稳定的前景。但如果被广泛质疑甚至追问到主管部门,这种高盈利是否可持续?
中电投开放三分之一股权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迈大步
据报道,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中石化率先引入25名外来投资者,融资1070 .94亿元。而一直作为央企之一的电力部门也开始积极涉足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此为背景,电力系统旗下的五大发电集团、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则积极探索混改转型,吸收民间资本,以实现市场化。其中,中电投将在今年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民资参股部分中电投旗下子公司和建设项目,民资参股比例将达三分之一。
混合所有制改革,到现在仍然是个不太清楚的概念。其实,每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无论是否央企———不都是混合所有制吗?既有国有控股的股东单位,又有大机构或投行的股东,还有千千万万个中小投资者也是股东。如果从质的方面看,已经是“混合”应无异议。现在看,可能是要在量上有所突破吧?比如,这次中电投就定下了“民资参股比例将达三分之一”的“高比例”。不过,如果真的让民营资本积极参与,诸多股权比例限制可能不是利好,放出一部分“话语权”也势在必然。由于事关国民生计的基本领域,国有企业放到什么程度、准许民资进入到什么比例,既要谨慎、稳步推进,也还需要更开放的态度和更大胆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