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上旬,世界银行在新加坡发布最新报告,将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由之前的7.6%调低至7.4%,低于7.5%的中国官方目标。世行同时将中国明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从7.5%下调至7.2%和7.1%。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经济过去30年高速增长的绚丽华章是否就此翻过,从此在中低速增长轨道上长期运行?对此,旅居加拿大的华人企业家、德华国际矿业集团董事长刘乃顺的观点是,中国未来至少还有50年的中高速发展良机。
刘乃顺曾长期在中国煤炭行业工作,10多年前移居加拿大创办德华国际矿业集团,专注于煤炭和金属矿的勘探开发。该公司目前拥有多个铁矿和煤矿,其中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部的马鹿河煤田储藏量70多亿,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大优质焦煤矿床。刘乃顺根据自己这些年在世界各地考察研究的结果认为,虽然中国经济目前下行压力较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发展标准。
刘乃顺说,按照发达国家人均用电的标准计算,50年后中国的年发电量将至少增加三倍。随着核电和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比重会相对下降,但总耗量仍然是增加。目前中国的煤炭每年消耗37亿顿左右,占能源消耗的70%。未来50年之内,煤炭年消耗会在48亿吨左右。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年虽有长足的发展,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就拿机场来说,美国有15000多个,巴西有4300多个,加拿大有1400多个,中国才500多个。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虽然超过美国,但美国高速公路是双向8车道,甚至是16车道,中国普遍是双向4车道或6车道。从普通公路总里程来说,3.1亿人口的美国是650多万公里,近14亿人口的中国是410多万公里,仅有3000多万人口的加拿大是100多万公里。而中国的乡村公路还是很初级的水泥路。此外,中等发达国家的居民住房抗震标准是8级以上,中国的民宅、特别是市郊和乡村住宅的抗震标准远没达标,还需要使用大量钢材建材提高抗震能力。其他社会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建设,包括地下输气输水供暖管网、铁路、医疗急救、商业中心、交通工具、人居环境等方面,中国也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意味着中国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还指出,经济学家通常把钢产量作为衡量各国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在美国国家“肌肉里”有钢铁“骨骼”150多亿吨,人均50吨,中国国家肌肉里的钢铁“骨骼”不足70亿吨,不到美国的一半,人均是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如果要赶上美国,仅钢铁一项还需要400亿吨,按照现在年产8亿吨,还需要50年。
刘乃顺认为,中国政府一直在提倡“以人为本”,这不仅是在社会管理领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上也应如此,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人为本”通俗地说就是“人为人服务”,展开讲就是幸福安康的社会需要足够数量的医生、护士、教师、律师、会计师、美容师、厨师、咨询师以及政府公务员和警察等。只有这些人数量够,质量好,居民的人均服务才能有效覆盖。据调查,西方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70%以上,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在85%以上。中国目前人均医疗资源、法律资源、教育资源、培训资源以及人均政府公务员和人均警察数量等,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程度。
作为煤炭方面的专家,刘乃顺对中国的环境污染十分担忧。他说,中国未来50年经济发展需要继续消耗巨大的能源,但环境的容量已在极限点,这是最大的矛盾和瓶颈。过去长期高速发展,导致中国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雾霾笼罩天空,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如何缓解环保压力?拥有国内国外丰富管理经验的刘乃顺建议,可以考虑把部分环保压力卸到外面去。譬如,中国可鼓励蒙古、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等周边国家修建火电厂,也可以鼓励中国企业到这些周边国家投资控股建设火力发电厂,这样就把进口煤炭变成了购买清洁能源。另一个办法是尽量减少国内煤炭等矿产的开采,到资源丰富的其他国家去采购或开采优质煤炭,给中国的子孙后代留下本已不多的资源,还他们一片洁净的天空和清洁的水源。刘乃顺特别强调说,开采加工矿产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大于后期使用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因此减少国内矿产资源开发和从周边国家进口电力是中国缓解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说到这里,刘乃顺建议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让企业利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好时机,加快全球化产业布局,通过购买或入股的方式占有国外的优质资源,融入国际化市场竞争,这既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刘乃顺最后强调,中国现在需要方方面面的顶层设计,只要做出全球性的长远规划和科学的战略性调整,中国未来的发展机遇还很多,保持50年的高速发展绝不仅仅是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