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东西南北 “港产城”联动发展
2014-10-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是海陆双向开放的重要交汇点,一直以来都是通向日本、韩国以及南海各地的重要港口。今年是连云港获批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也是连云港“一带一路”建设元年。未来,连云港将在新的历史起点,纵深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以更大的开放格局,实现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大推进。

    海陆双向开放的重要交汇点

    当前,连云港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50亿美元,货物吞吐量的60%来自中西部地区,每年承运新亚欧大陆桥90%以上的国际过境集装箱运量,已经成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以至中亚国家的重要出海口。

    连云港的建港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位于连云港市孔望山上的佛教摩崖石像,开凿于东汉初期,比敦煌莫高窟还早300年,这一历史遗迹提供了佛教沿海上丝绸之路东传入中原的实证。

    进入近代以来,连云港被确定为陇海铁路的终端海港,孙中山先生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连云港建设全国四个二等港口之一。1933年,新的建港工程正式启动。解放后,连云港加快发展,1957年就步入全国八大海港之列,成为我国沿海重要港口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陇海兰新沿线腹地经济快速发展,直接推动连云港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2008年港口吞吐量突破亿吨,正式步入亿吨大港行列。

    连云港东与日本、韩国一衣带水,直线距离最短不足500海里。改革开放以来,日本、韩国已经成为连云港的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连云港向西通过新亚欧大陆桥,与中西部地区、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相连,已经在内陆地区设立10余个“无水港”,口岸区域通关覆盖陆桥沿线15个省区。

    2011年,连云港经阿拉山口直达阿拉木图的铁路班列全程贯通,新亚欧大陆桥过境货物运输突破10万标箱。去年,新辟了经霍尔果斯出境的陆桥第二通道,已形成每天2列的运输水平,成为全国集装箱铁水联运过境运输的典范。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连云港的双向开放窗口和海陆转换枢纽作用不断凸显。

    江苏省社科院连云港分院副院长古龙高说,同古代丝绸之路相比,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已不再是单纯的一条贸易通道,而是一个东牵亚太、西联欧洲、辐射40多个国家、覆盖30多亿人的经济大走廊,新亚欧大陆桥则是这条经济走廊的重要交通大动脉。

    打造“一带一路”交汇枢纽

    长期以来,连云港虽是港城,但地形与历史的“差错”,让这个港城长期存在“港”“产”“城”分离,“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让“港产城联动”进入快车道。

    连云港港口岸线资源丰富,有江苏省唯一的40多公里基岩岸线,建港条件较好。临港工业用地资源充裕,正在建设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先导区徐圩新区内,约有145平方公里直接报批利用的工业土地,并在加快推进一系列重大基础建设,这在全国同类沿海城市中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在港口方面,随着连云港主港区30万吨航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航,徐圩、赣榆等港区建成开港,“一体两翼”组合大港格局全面形成。2013年,港口完成吞吐量2亿吨、集装箱运量540万标箱。

    ——在产业方面,分布在沿海地带的500多平方公里产业园区已日益成熟,发展大型临港工业和物流产业的条件良好。临港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炼化一体化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一座5000万吨炼油规模、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基地将在连云港兴建,世界级原油、百万吨乙烯、百万吨芳烃的炼化一体化基地,由此将改写连云港乃至整个苏北的产业版图。

    ——在提升城市承载功能方面,按照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连云港将注重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和水平,提高中心城市承载功能。连云港正在优先建设大运量快速公交通道,尽快实现海滨大道全线贯通,构建临海高等级公路等干线路网。加快国际商务功能区建设。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企业总部集聚区和商贸办公服务集聚区。此外,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连云国际商务中心、连云新城国际商务核心区、徐圩新区云湖商务核心区和新海新区文化艺术城、金融商务中心等,也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连云港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也正在启动。

    根据连云港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该市按照“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工作要求,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载体,立足深水港,实施“一廊、二区、三外、四际、五新”的“12345”发展战略。

    具体而言,上述战略就是以服务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为依托,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连云港自由贸易港区和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培育日韩外资集聚高地、发展对外开放型经济、强化对外服务性贸易为突破,以打造“一带一路”海陆交汇国际航运枢纽、面向日本、韩国、中亚等国家的东中亚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上合组织首选共用国际出海口、山海相拥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为定位,以在产业转型上实现新突破、在深化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上迈出新步伐、在政府职能转变上取得新成效、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民生建设幸福港城上实现新变化为核心,不断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中西部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开展交流合作。

    找准东中西区域合作新定位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在连云港市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明确徐圩新区作为示范区的先导区。当前,徐圩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找准了新的定位,准备好了新一次腾飞。

    徐圩新区总规划面积467平方公里,其中港区约74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约240平方公里,现代高效农业区约153平方公里,海岸线28公里。

    经过五年多时间的开发建设,已经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框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入实施阶段,临港产业项目取得较大突破,呈现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火热场景。

    一是临港主导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据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石海波介绍,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的要求,徐圩新区共引进入驻临港重大产业项目20个,开工建设12个,项目总投资1775亿元,临港主导产业的规划布局基本完成,正全面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园区、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钢产业基地、国内外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二是港口重大集疏运体系全面开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徐圩新区以30万吨级航道为核心,加快推进重大集疏运体系建设,强势推进码头航道建设、加快推进对外连接通道建设、着力形成配套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累计实施重点工程115项,完成投资196亿元,建成道路245公里,这为更好地服务中西部和中亚地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服务平台快速搭建。石海波说,徐圩新区为了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量身打造了商务服务平台、保税服务平台、产业服务平台,现已完成功能平台策划61个,开工建设大陆桥产品展览展示中心、工业邻里中心、矿产资源检测中心、化工原料检测中心、云计算中心和数字化运行指挥中心等项目20个,建成面积86.7万平方米。

    “未来我们还将以‘区中区’、‘园中园’形式服务中西部和中亚地区,形成对外产业合作集聚区。”石海波说,国家东中西示范区核心价值在“示范”,不是单纯的GDP增长,全区目前已在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不良影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