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使命:催生地区贸易新框架
2014-11-05     □张茉楠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直以来被视为松散性贸易组织的APEC正在向经贸合作的制度框架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讲,2014年的APEC峰会也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点。

    全球经济步入“新常态”,亚洲也不例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低增长、低需求、低通胀”特征明显,全球贸易增长与以往全球复苏阶段相比异常缓慢。相比采取设立贸易保护壁垒,“以邻为壑”的政策而言,亚太越来越认识到,“抱团取暖”,实现区域一体化才是促进区域强劲需求加以利用的更好方法。因此,此次2014APEC的三个议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无不与全球经济的大背景相关。

    近几年,全球经济中心逐渐东移,经济和贸易体量增长迅速。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商品贸易为主导的亚洲经济平均增速超过7%,约为欧洲经济平均增速的3倍,2010年亚洲GDP达19.66万亿美元,已超过欧洲的19.04万亿美元和北美的17.49万亿美元。

    随着全球贸易分工的深化和延伸,过去10年中亚洲对欧美出口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但区内贸易比重大幅上升,区内贸易更为紧密,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价值链和新的雁阵模式,各国统计依存度指数等均不断攀升,区内贸易比重高达67%。2013年APEC21个经济体GDP合计42.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74.9万亿美元的56.8%。其中,作为APEC一些成员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重要投资来源地,中国与其他20个经济体贸易总额合计2.5万亿美元,占中国全球贸易的60%。

    可以说,亚太经贸一体化进程是贸易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如此庞大的规模相比,亚太经贸一体化进程和制度框架建设却严重滞后,甚至出现碎片化和大分化的倾向。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截至2013年,亚洲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从2002年的36个增至109个,另有148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之中,两者相加达到257个。

    与此同时,一个不包括中国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一个不包括美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均在谈判之中,且竞争日趋激烈。

    前者是美国主导的高标准TPP谈判,目前TPP谈判国扩大到12个,经济总量占全球40%,贸易额占全球三成以上,但由于包括了服务贸易以及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技术贸易壁垒、竞争政策、动植物检疫、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临时入境、透明度、纠纷解决等广泛内容,对于大多数参与国而言依旧是可望而不可及。

    后者是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为代表,包括东盟10国,以及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但由于并不包括最大经济体美国,因此更高级别的国际贸易规则也恐怕难以真正实现。

    APEC建设的初衷是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但TPP和RCEP这两个未来可能相互竞争的贸易安排却体现了区域内发达经济体和新型经济体主导权与利益矛盾的冲突,APEC内部一体化机制纷繁复杂。这是在北美贸易板块、欧洲贸易板块所不曾有过的独特现象。因此,本次APEC会议就肩负着催生符合亚太现实的新地区贸易安排,打破区域内制度壁垒的历史使命。如果一切顺利,APEC也将由一个较为松散的地区性组织真正向亚太经贸一体化的制度框架转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