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提出一系列新倡议新设想
中国经济新常态孕育亚太新机遇
2014-11-10     □记者 刘东凯 韩洁 侯丽军 崔文毅 周舟 乌梦达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对亚太未来发展的构想,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和前景,宣示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以及合作推进区域和世界发展繁荣的信心,倡导肩负起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的时代责任。

    专家认为,习近平主席站在亚太长远发展高度提出一系列新倡议新设想,对推动亚太合作、增强发展信心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谋 划 新常态提供持久商机 

    “中国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不能以过去的眼光衡量现在的中国经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说,习主席演讲中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以及新常态下新机遇新希望的论述,让人耳目一新。

    “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经济总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十七位”“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加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习近平用一组组数据和事实,表明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依然充满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未来带给亚太和世界的机会和利益巨大,提供的商机持久且无限。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中国经济正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增长型,这一转换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增加了内生动力,也将给亚太地区和世界带来巨大机会。

    美国礼来制药(中国)公司总裁安德鲁·霍奇指出,中国经济的形态越来越丰富,这给中小级别的外国企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未来中国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绝对贡献量也会越来越大,是拉动亚太经济增长的重要和关键因素。达比海外投资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范李察说:“我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前景非常乐观。”

    方 略 通过深化改革适应新常态

    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为创新拓宽道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主席对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点的阐述,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说,这四个方面层次分明:第一个层面从微观着手,强调从供给端为新常态提供支撑;第二个层面强调创新,着眼从供给的中长期寻找新动力;第三个层面强调开放,从外部引入活力进而推动改革;第四个层面突出改革的落脚点和发展目标,即各项宏大的战略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出席峰会的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雷说,中国改革让企业家看到了机遇。他认为,随着中国进一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以及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绿色发展,新能源汽车肯定会有更多的市场需求。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对习主席在演讲中用“新引擎”和“点火器”来形象比喻创新与改革的关系印象深刻。“习主席提出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我们技术研发企业感到振奋。改革创新,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说,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积极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都是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的体现,旨在打造中国开放的升级版和扩大版。

    蓝 图 肩负创造亚太梦想的时代责任

    “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习近平主席提出亚太伙伴关系、亚太命运共同体和亚太精神,为亚太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唐国强认为,习近平主席站在全球战略高度透彻分析了亚太形势和地位,以及亚太地区作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在世界格局中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性,提出了初具轮廓的亚太大市场应该加速一体化的紧迫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认为,习主席提出的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实现亚太梦想指明了道路。携手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模式,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是亚太合作的新增长点,勾画全方位互联互通蓝图将为亚太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驱动力。

    阮宗泽说,当前,中国对亚太和世界的贡献既体现在惠及周边、亚太和世界的外交方针、政策和理念中,也体现在对亚太和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上。参会的工商界人士从习主席演讲中看到他们下一步谋篇布局的重大机会。

    习近平主席在去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倡导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本次会议上,他宣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已迈出实质性一步。南开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介绍,中国这种扎实推进的举措,赢得与会者热烈掌声。

    “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中方用实实在在的措施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将为亚太乃至世界的持久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刘晨阳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