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循环化构建和改造面临三大问题
任务量庞大 示范试点待推广 市场化程度不高
2014-11-10     □记者 李志兰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目前,我国各类产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成了地方资源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在日前举行的“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业内人士表示,园区循环化发展将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同时,园区循环化改造也面临任务量庞大、市场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

    首先,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量依然庞大。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巡视员胥树凡在论坛上介绍,一些园区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等原因,成了地方资源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

    去年,环保部门曾对淮河、海河、黄河、长江、太湖流域的11个省区市、38个地市、118县进行检查,126个工业园区中有112个存在违规审批、降低环境等级等问题,占抽查总数的78.3%。据统计,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约占全国的60%以上。解决园区的循环化发展问题将成为工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突破口。

    其次,目前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效果明显,但还须由点到面推广。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何炳光介绍说,发改委、财政部目前已经累计确定了4批、75个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的示范试点,投入循环经济专项资金120多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500多亿元。下一步,将继续研究制定园区循环化发展目标、重点和具体措施以及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考核机制。但这仅仅是点上的工作,全国有一千多个甚至更多的园区,仅靠一个个的点很难全面推进。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把园区的循环化改造作为园区升级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制定了全省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工作方案。何炳光建议,一些园区比较多的城市,可以集合多个园区,制定整体方案,整体推进,形成园区内、园区间的循环链接。

    第三,园区废物交换、循环利用信息不通畅、市场化程度不高。

    总体上看,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依然是靠园区管委会推进,大规模的市场化机制仍待完善。部分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园区支柱行业已在循环经济领域达到了很高水平,但由于废物消化企业信息不通畅,大量的中小企业对于回收废物等领域仍然比较困惑。

    此外,由于资源化技术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小、再生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很多企业产生的废物给了规模小、简易化的非正规回收企业,却很少给技术水平高、规模大的正规资源回收企业。出现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大,但市场化程度却不高的现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