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加剧 交行存款流失惊人
2014-11-14     □记者 刘振冬 张莫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银行业的好日子可能真的到头了。不仅是利润增速下滑、资产质量恶化,且金融脱媒的趋势,更加剧了银行运营压力。三季度,上市银行存款大幅流失,其中交行的存款流失率最高,达5.93%。

    这些悲观的数据也给上市银行的股价带来压力。Wind的最新数据显示,在16家上市银行中,13家银行的股价低于净资产。其中,交行估值以0.758倍的市净率指标垫底。

    交行存款流失比例三季度达5.93%

    随着金融脱媒愈演愈烈,三季度,上市银行存款大幅流失。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16家上市银行的银行存款总额为75.62万亿元,较今年中报的77.13万亿元,减少了1.51万亿元,降幅达1.97%。其中,有13家银行存款减少。在存款流失的上市银行中,交行的存款流失比例惊人,三季度高达5.93%。 

    如果单纯以流失数额论,三季度,工行流失存款3883.68亿元存款居首,其次是交行流失存款2593.74亿元,再次是中信银行流失存款1774.88亿元。但是,考虑到各行的资金规模,存款流失比例最高的则为交行,三季度流失存款5.93%,工行的存款流失仅2.47%。

    对此,光大证券的研报表示,交行存款薄弱长期制约业务增长,并影响股价表现,仍待后期改善。“三季度存款下降大部分由公司定期存款导致,显示出交行在业内存款竞争中有所弱势,也有可能是二季度末冲时点所致。资产端,信贷和同业存放稳步增长,但买入返售和拆出资金有所收缩。因此,存款降而贷款增,导致贷存比继续上行,9月末已达73.92%(6月末、上年末分别为72.37%、73.40%),逼近监管红线,且有可能制约信贷增长。” 该研报称。 

    平安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励雅敏认为,存款流失主要是因为9月出台的存款偏离度管理办法对超过3%以上的偏离度惩罚过于严厉,导致银行在季末冲存款时点的冲动大大降低,“同时叠加非标资产增速放缓导致派生存款减少的影响,基础存款增速同比明显放缓”。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也不容忽视,多家银行在三季报中均提到了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措施。如平安银行推出“橙子银行”,并认为“既是本行顺应互联网趋势发展与客户金融需求和消费习惯变化的前瞻布局,也是应对各种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创新之举”。而交行则表示“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存款流失、客户分流等挑战”“着力吸引客户,大力拓展储蓄存款”。

    贷存比压力整体大增 招行贴近75%红线

    金融脱媒、存款流失,这些现象加剧了上市银行的贷存比压力,多家银行已游走在监管红线边缘。在16家上市银行中,仅中国银行1家的贷存比指标在三季度有所改善。

    整体而言,股份制银行的贷存比普遍较高。Wind的数据显示,贷存比前10高的银行分别是,招行、交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建行、中行和华夏银行,分别为74.89%、73.92%、73.86%、73.76%、73.61%、73.34%、73.03%、72.02%%、71.65%和70.24%,招行、交行等已逼近75%的监管红线。与今年中期相比,贷存比指标上升最快的3家银行是招行、北京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上涨了8.66个百分点、7.14个百分点和5.19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取消和调整贷存比的呼声又起。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存款增速已明显跟不上贷款增速。贷存比考核越来越难以符合以市场化为导向配置资源的原则,逐步取消是大势所趋。在存款偏离度考核下,银行仍难改变追逐存款的行为。在这一监管政策下,银行存款吸收难度增加,不排除阶段性存款增速进一步放缓、负债成本难以有效下降,从而限制信贷投放能力的可能性。

    除了逐步取消贷存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建议监管层应同时从几个方面予以转变:一是提高资产流动性,即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二是提高负债方的稳定性,推进同业存单的发展,开拓直接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三是打破刚性兑付。目前理财市场上有着强烈的刚性兑付预期,且其收益率是存款利率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导致存款安全性的特征未能彰显。

    净息差触底反弹 12家上市银行回升

    虽然在监管看来,年初以来,企业融资成本在下降,但这一观点在上市银行的三季报中并未得到支持。

    Wind的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12家的净息差较年初回升。其中,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农行、民生银行、建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工行和中行,分别回升了0.5841、0.5837、0.3312、0.2600、0.2200、0.1200、0.1200、0.0600、0.0377、0.0372、0.0324和0.0200个百分点。 

    瑞银证券分析师甘宗卫表示,根据三季报披露,三季度行业息差环比二季度上升3BP,主要原因来自于生息资产收益率的提升幅度要快于付息负债成本的上行以及银行生息资产结构的变化。 

    “按照目前的息差变化,全年上市银行净息差表现可能会好于我们之前的预计。原先,我们预计上市银行2014年息差较2013年下降5至8个BP,但现在情况会有所好转,料2014年上市银行净息差较2013年同比小幅收窄。”甘宗卫说。

    上市银行的净利差指标回升更快。三季度,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建行、农行、工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和中行的净利差,分别回升1.1185、1.0405、0.7261、0.5305、0.4113、0.2900、0.2200、0.1136、0.1000、0.0815、0.0673、0.0448和0.0140个百分点。 

    不过,交行、宁波银行、招行的净利差和净息差指标并不乐观。相较年初,交行、宁波银行和招行的净息差分别回落0.12、0.36和0.32个百分点,净利差分别回落0.12、0.27和0.35个百分点。整体而言,16家上市银行中,净利差最低的交行为2.21%,净息差最低的中行为2.26%。

    此前,在二季度的业绩说明会上,交行行长彭纯曾表示,未来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可能会有收窄的趋势,但我们想把这个趋势尽量放缓。他认为,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净息差收窄是常态。 

    4家银行前三季度不良增幅超四成

    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0个季度反弹“双升”。截至三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累计达6046.4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591亿元增长31.7%。

    若和去年年末相比,除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水平维持在去年年末的0.89%外,其他15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较去年年末均出现“双升”。从前三季度的不良余额增长来看,中信银行、招行、浦发和兴业银行的增速均超过40%,分别为47.39%、46.86%、45.30%和43.01%。若和6月底比较,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民生、招行、平安和建行的三季度不良余额季度环比增速达10%以上,其中,北京银行环比增速达16.8%,中信银行达16.6%。 

    若从不良贷款率方面比较,较6月底,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了20个基点,为16家银行中上升幅度最快,紧随其后的招行和民生银行,不良率分别上升了12个基点和11个基点。

    拨备覆盖率的下降也印证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堪忧。在16家上市银行中,拨备覆盖率普遍下降。其中,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和招行拨备环比覆盖率下降幅度较大,下降幅度分别达31%、24%和23% 

    尽管各行并未充分披露,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此轮风险暴露中,一些钢贸等特定行业以及小企业成为不良贷款高发地带。交行在三季报中称,“本行不良贷款有所增加,仍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是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深化背景下民营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对银行信贷质量影响的集中体现,并非全局性的、系统性的问题。”

    一位中信银行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信银行目前面临较大压力,不良贷款也主要集中在钢贸贷款和小企业贷款领域。前者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和佛山地区,而后者主要集中在温州、苏州等地。“这些地区的分行行长都非常着急,压力很大。”该人士说。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相对于大企业,小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单一,在还本付息的腾挪空间更加有限,因此在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违约。他也称,在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在各个行业中的不同的大、中、小企业都存在风险暴露的可能,此前的中钢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诸多业内人士警示,银行资产风险的暴露可能才刚开始,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高登资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对记者说,现在银行业面临的不良资产的潜在风险可能是自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最大的一次,且这不是单个银行,而是整体系统性的风险,后期预计也会有更多政策落地来解决。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