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6月以来缩水三分之一
主要产油国谋划减产保价
2014-11-24     □记者 周武英 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持续下滑的国际原油价格严重打击了产油国。数据显示,自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缩水约三分之一。

    据报道,俄罗斯、委内瑞拉和沙特等主要产油国正在考虑实行减产措施,以捍卫油价。有分析称,面对需求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提振的难题,主要产油国进行减产保价的可能性加大。不过要最终达成协议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主要产油国的减产决定将格外谨慎。

    接触频密

    11月27日,欧佩克将召开会议。在这次会议召开前,俄罗斯约见了委内瑞拉和沙特阿拉伯等成员国,讨论支持原油市场的必要性。俄罗斯政府希望派遣一个高级代表团,在会议之前就油价的看法与各方沟通。

    委内瑞拉外交部网站的一份声明显示,委内瑞拉外长拉米雷斯和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讨论了采取“联合行动”共同应对市场的事宜。《德国之声》19日消息也称,诺瓦克在莫斯科透露,已与拉米雷斯举行会晤,就石油价格持续下跌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意采取“联合行动”应对日益下行的国际油价,目前俄正在制定相应举措。此前,拉米雷斯已经访问了阿尔及利亚、卡塔尔和伊朗等数个产油国。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诺夫21日会见了沙特阿拉伯外交部长萨伊德·艾尔·费萨尔亲王。此后的声明中说,“双方就能源和石油市场相关问题,表达了进行合作的意愿”。

    此前,欧佩克国家也频频接触,商讨石油市场的应对之策。据报道,伊拉克总统马苏姆和利比亚总理Al-Thinni前往利雅得与沙特官员进行了讨论,拉米雷斯与阿尔及利亚和卡塔尔官员也进行过讨论,而沙特石油部长欧那密则飞往了拉美。隶属于伊朗石油部的新闻通讯社上周表示,伊朗石油部长本周准备出访阿联酋。

    石油产出国的频密行动主要缘于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一路下滑。截至11月18日,国际市场欧佩克12种一揽子油的价格跌至每桶74.05美元,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03美元,收于74.58美元。2015年1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跌至78.1美元。自今年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缩水约三分之一。

    对于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来说,国际油价至少需要维持在每桶100美元,才能实现政府预算平衡。目前,俄罗斯已经低迷的经济因为油价的下跌再受打击,通胀水平较高,卢布已大幅贬值,外汇储备有所减少,经济也出现停滞迹象。

    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委内瑞拉境况同样糟糕,目前,该国通胀率已高达60%以上,名列全球第一。政府不断重申不让货币贬值,投资者却愈发担忧该国的偿债能力,纷纷抛售债券,该国股市也出现大幅下跌。据报道,油价下跌还使得委内瑞拉上月对中国债券构成了实质性违约。

    减产分歧

    石油输出国组织在是否减产方面存在分歧。市场分析人士一度猜测,沙特听任油价下滑极有可能是针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希望压低油价迫使这类能源企业减产。有报道说,11月3日,沙特国有油企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将销往美国墨西哥湾的每桶原油售价下调45美分,降至去年12月以来最低点。与此同时,沙特另一大油企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则上调了出口到欧亚两大洲的原油价格。也有人猜测,沙特此举可能是在联合美国打击俄罗斯和伊朗的经济。

    为了守住各自的市场份额,欧佩克国家在是否减产的问题上也颇费思量。欧佩克成员国希望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承担大部分的减产额度,但除非其他成员国也减产,而且保证不会因减产而使得非欧佩克产油国填补市场空白,从而使海湾国家失去宝贵的市场份额。《科威特时报》11月23日报道,科威特石油专家表示,以沙特为首的海湾产油国或将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会议中拒绝减产。

    委内瑞拉已经表示,如果欧佩克国家实行减产,委内瑞拉将同时削减本国的石油产量。

    俄罗斯情况较为复杂,虽然该国有减产的意愿,但具体实施并不容易。诺瓦克曾表示,降低产量对俄罗斯而言将是很困难的,因为该国预算高度依赖石油出口收入,而且俄罗斯缺乏所需“技术”来很快地调整供应量。俄罗斯储蓄银行分析师瓦列里·涅斯捷罗夫说,由于气候恶劣和地理因素复杂,俄罗斯无法通过直接关闭油井的办法实现减产,因为这样做将导致油井冻住。另外,俄罗斯减产石油还可能遭到国内私营石油公司的反对。俄罗斯最大的私营石油公司卢克石油总裁瓦吉特·阿列克佩罗夫早前曾表示,任何管控石油生产的尝试都可能扰乱石油市场的供需。

    此外,数据显示,尽管国际油价一路走低,页岩技术革命仍在推动美国产油量刷新纪录。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本月第一周美国原油日产量增至906万桶,创1983年1月以来新高。面对美国的增产,各主要产油国的减产决定将变得格外谨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